華人故事——要把每一個音符都獻給祖國的馬思聰

馬思聰(1912——1987),廣東海豐人,1923-1931年間兩度赴法求學8年,1932年歸國後,創辦中國第一所現代“私立音樂學院”廣州音樂院(星海音樂學院前身)。抗日戰爭時期,轉輾於華南、西南各地頻繁演出,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等職,創作了《思鄉曲》等無數抗戰歌曲鼓舞人心。抗戰勝利後,先後在台灣、廣州、香港任職,創作音樂、培養人才。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1912年,馬思聰出生在廣東海豐一個開明的書香家庭。 9歲時,馬思聰隨父親到了廣州,寄讀於廣州培正小學。在那裡,他學會了吹口琴、彈月琴,並很快就能用月琴彈奏幾首很長的粵曲,被人稱為“音樂神童”。 1923年的暑假,馬思聰回到故鄉海豐,見到了從法國留學回來養病的大哥馬思齊。大哥帶回了一把小提琴,令他為之著迷。在自己的堅持與大哥的幫助下,父母答應了他跟隨大哥一起出國學琴的要求。 1923年的秋冬時節,11歲的馬思聰告別故鄉,乘上遠行的輪船,西渡世界藝術之都——巴黎。 …

華人故事——要把每一個音符都獻給祖國的馬思聰 Read More

華人故事—— 革命伉儷 親愛精誠:廖仲愷與何香凝*

廖仲愷(1877-1925)出生於美國僑工家庭,何香凝(1878-1972)出生於香港工商家庭,兩人在廣州結緣成為夫妻,赴日留學結識孫中山,從此成為革命伉儷,在國內外積極開展革命工作,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貢獻畢生精力,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政治活動家,是一貫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黨外親密戰友。 Image陽春四月,羊城廣州四處草木蔥蘢。在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仲愷路501號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有一幢古樸淡雅的素色磚木結構二層小樓,在兩旁青松和學校濃濃學術氣息的襯托下,小樓更顯莊重肅穆,這裡就是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的館名由葉劍英元帥親筆題寫,一進入館內,便可看到廖仲愷和何香凝伉儷的半身塑像。紀念館為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舊址,自落成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 1877年4月,廖仲愷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個旅美華工家庭。 1893年,隨母親回到中國廣州生活 …

華人故事—— 革命伉儷 親愛精誠:廖仲愷與何香凝* Read More

華人故事—— 20世紀偉大女性:和平使者宋慶齡*

宋慶齡(1893 -198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曾在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學習,1913年大學畢業後跟隨孫中山先生千里奔走,結為革命伴侶開展革命運動。抗戰時期,宋慶齡以她崇高的聲譽和威望,在粵、港不顧危險、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利用她特殊身份積極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1981年,宋慶齡身患重病,在臨終之前完成夙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追悼大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宋慶齡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實現了她長時期來的夙願。這是宋慶齡同志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Image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宋嘉樹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和同志,父親的愛國熱情和民主進步思想深深影響了少年時代的宋慶齡。得知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時,宋慶齡正在美國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學習,她充滿激情地寫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一文,為“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而歡欣鼓舞,言辭中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義。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後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給處於艱難困苦中的孫中山先生以極大鼓舞。 …

華人故事—— 20世紀偉大女性:和平使者宋慶齡* Read More

華人故事—— 粵劇“泰斗”馬師曾的愛國情

馬師曾(1900-1964),字伯魯,號景參,出生在廣東,1917年在廣州學戲,由教戲館“轉讓” 給來招徒的“南洋客”,赴新加坡開始學習演出,除演戲外,還當過教員、礦工、黃包車夫,在東南亞6年的坎坷經歷對其日後藝術生涯頗有影響。 1923 年,回到香港演出粵劇聲名鵲起,1931年赴美演出3年,是中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在“粵劇救亡運動中”,不僅建立了“抗戰粵劇團”,而且編演了《衛國棄家仇》《漢奸的結果》《烽火奇緣》等豐富作品,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獻金獻力,宣傳保家衛國思想,爭取民眾力量,於後方為抗日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回到廣州定居參加粵劇工作,任廣東省粵劇團團長,當選省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1900年,馬師曾出生在廣東,幼年與父母一同在廣州居住。 …

華人故事—— 粵劇“泰斗”馬師曾的愛國情 Read More

華人故事—— 默默的播火者:馮乃超*

馮乃超(1901-1983),出生於日本,1927年回國,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名的革命活動家、教育家,中國現代詩人、作家、文藝評論家和翻譯家。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馮乃超長期擔任中共領導的文化戰線的組織、統戰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忠誠的文藝戰士。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山大學工作了20餘年,為嶺南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Image 馮乃超,1901年10月出生於日本橫濱華僑家庭,是日本著名僑領、橫濱興中會主幹馮鏡如、馮紫珊的後裔。 1923年,在日本第八高等學校理科畢業後,先後就讀於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系、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科,後改學美學與美術史。 1926年三月開始,在《創造月刊》上發表組詩《幻想的窗》等具有像徵色彩的詩歌。 …

華人故事—— 默默的播火者:馮乃超* Read More

華人故事—— 醫界巨擘柯麟的“紅色傳奇”

柯麟(1901-1991),廣東海豐人。 1920年考入廣東公立醫科大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柯麟堪稱華南醫學的“一代巨擘”,不僅主持組建中山醫科大學,還為暨南大學復辦、暨南大學醫學院創建作出重大貢獻。作為醫學教育家的柯麟還有一重“紅色特工”的身份和經歷,1927年起,輾轉上海、廈門、香港多地,潛伏澳門17年,在懲殺叛徒白鑫、聯繫葉挺、“秘密大營救”、“兩航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中留下了不可忽視卻鮮為人知的身影。 1951年,柯麟回到廣州發展醫學院校,助推國家衛生事業,“高懸義壺濟貧苦,為國為民獻終身”。 1901年9月,柯麟出生於廣東海豐一個普通工商家庭。 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代洪流席捲中華大地,信仰的紅色種子早在中學時代就深埋在他的血液中。早在海豐中學就讀時,柯麟與彭湃結為摯友,一同參加聲討袁世凱、恢復民國的鬥爭,接受進步的革命思想,還與進步同學一起,舉行了海豐有史以來第一次罷課。 …

華人故事—— 醫界巨擘柯麟的“紅色傳奇” Read More

華人故事—— 這些對中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海外僑胞

緬甸華人吳慶星創建仰恩大學愛國僑領陳嘉庚傾資創辦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南洋華僑胡文虎被譽為“捐資興學的愛國華僑”,捐資的學校不勝枚舉…… 陳嘉庚“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興學義舉成為廣大海外僑胞助力祖(籍)國教育事業的一面旗幟。早年間,老一輩華僑大多家境貧寒,後來他們遠渡重洋,漂泊他鄉,卻因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給生活和工作造成諸多不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慷慨解囊,捐資興學,下定決心改變祖國和家鄉教育落後的面貌。 如今,百年善舉,薪火相傳。華僑華人熱心公益,對祖(籍)國教育事業的捐助早已遍地開花,尤其是對偏遠山區希望小學的捐贈,讓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小僑就此採訪了幾位僑務專家,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華僑華人為中國近現代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華僑大學講座教授莊國土: …

華人故事—— 這些對中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海外僑胞 Read More

華僑華人——別樣清明 “雲端”祭掃表哀思 追憶故人情不變

每逢佳節情思倍濃,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感觸尤深。今日清明,疫情下海外華僑華人們緬懷故人的方式與往年不同,雖然不能返鄉祭祖,但他們通過“雲祭掃”、“代祭掃”、“居家祭奠”等方式寄託哀思。 一支香燭一抔黃土 換種方式緬懷先人 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香燭,向家的方向撒一抔黃土,給孩子講述先人的故事……清明節當天,瑞士蘇黎世中國傳統文化協會會長陸金蓮在家中用這樣的方式追憶先人。雖然已經旅居瑞士多年,清明祭祖依然是陸金蓮一家人每年重要的家庭活動。 “行之愈遠,鄉情愈濃。往年我們一家人會去瑞士佛光山祭拜,今年因為疫情選擇在家中祭奠故人。”陸金蓮接受記者連線採訪時說,清明祭祖是我們一家人寄託對故去親人思念、對故鄉懷戀的一種方式。 …

華僑華人——別樣清明 “雲端”祭掃表哀思 追憶故人情不變 Read More

華僑華人——亞洲面孔絕不是仇恨犯罪的理由

近日,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席捲全美。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讓亞裔一直被美國社會邊緣化、他者化,致使他們承受著語言傷害或人身攻擊。海外華僑華人紛紛表示,亞洲面孔絕不能成為仇恨犯罪的理由。 美國亞特蘭大連環槍擊案中,6名亞裔女性不幸遇難。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對此深表痛心,“多名無辜亞裔女性慘遭殺害,但嫌犯或將逃脫聯邦仇恨犯罪指控,這樣淡化嫌犯有預謀的殘殺行為,充分體現出對亞裔群體的輕視,必將受到廣泛的社會譴責。” 此次事件並非孤立存在。據美國反歧視組織“制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Stop AAPI Hate)報告顯示,自去年3月中旬至今年2月底,該組織在全美收到了近3800起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事件報告。其中,華裔是被攻擊最多的族裔,佔總數的42.2%,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韓裔和越裔,分別佔14.8%和8.5%。 …

華僑華人——亞洲面孔絕不是仇恨犯罪的理由 Read More

海外僑情——這些世界著名唐人街,你去過幾個?

西班牙有望建立首條唐人街! 據《歐洲時報》西班牙版報導,在未來幾個月內,西班牙瓦倫西亞市將建立西班牙第一個唐人街,這讓西班牙的僑胞都興奮不已。 目前,有超過兩萬名華僑華人在瓦倫西亞生活。早在十幾年前,就有華僑向當地政府提出修建唐人街的建議,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批准。 這次之所以能成功,要歸功於瓦倫西亞市當地的一位熱心市民,他通過瓦倫西亞市2020-2021年“我們決定”的參與性預算籌集到一筆1.4萬歐元的初始運作費用,這筆錢將用於初步撰寫研究報告和項目啟動。 他在提案中表示,在世界所有大都市中,幾乎都至少有一個唐人街,在那裡民眾可以識別具有中國傳統的商家,而在瓦倫西亞的華人聚集區具備建設唐人街的基礎,修建中國式牌坊是可行的。 …

海外僑情——這些世界著名唐人街,你去過幾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