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 20世紀偉大女性:和平使者宋慶齡*

宋慶齡(1893 -198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曾在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學習,1913年大學畢業後跟隨孫中山先生千里奔走,結為革命伴侶開展革命運動。抗戰時期,宋慶齡以她崇高的聲譽和威望,在粵、港不顧危險、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利用她特殊身份積極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1981年,宋慶齡身患重病,在臨終之前完成夙願加入中國共產黨。追悼大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宋慶齡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實現了她長時期來的夙願。這是宋慶齡同志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Image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宋嘉樹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和同志,父親的愛國熱情和民主進步思想深深影響了少年時代的宋慶齡。得知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時,宋慶齡正在美國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學習,她充滿激情地寫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一文,為“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而歡欣鼓舞,言辭中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義。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後成為孫中山先生的秘書,給處於艱難困苦中的孫中山先生以極大鼓舞。 1915年,她和孫中山先生在異國他鄉結為革命伴侶。 1916年,她跟隨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回國,千里奔走、南征北戰、討袁反段、護國護法,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孫中山先生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革命鬥爭,逐漸成長為隨時準備獻身理想和事業堅定的革命者。

孫中山和宋慶齡夫婦

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短短幾個月內,北京、上海、南京相繼失陷。宋慶齡始終堅持統一戰線工作的原則立場,她與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堅持抗戰,呼籲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和倒退。 1938年4月,她在香港與何香凝聯名發表的《擁護抗戰建國綱領》一文中就提出:“嚴防敵寇陰謀,勿中其挑撥利誘之伎倆。”7月7日,她發表《抗戰一周年》又指出:“必須斬斷敵寇侵略的另一隻魔手——政治誘降的陰謀。”在抗日救亡這一民族最高利益的大目標下,宋慶齡拋嫌釋怨,以政治家的偉大氣魄,與宋靄齡、宋美齡從此結束因政見不同而長達12年之久的隔閡,走到一條路上來。

1938年6月,宋慶齡在香港發動一些中外社會名流,成立了“保衛中國同盟”,自己親任主席。這個組織實際就是為了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完成聯絡和爭取國際援助的使命而建立的。宋慶齡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極短的時間內,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出版發行了20餘種宣傳品,影響較大的是機關刊物《新聞通訊》。這些宣傳品發行遍及五大洲,對幫助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及時了解中國抗戰信息,動員並組織募集資金、物資支援中國抗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8年,“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部分成員在香港合影。左起:愛潑斯坦、鄧文釗、廖夢醒、宋慶齡、希爾達、法朗士、廖承志。

由於宋慶齡與她領導的“保盟”的宣傳工作做得好,“保盟”成立僅僅一年,就收到各國捐款折合港幣25萬元。 1939年1月到翌年2月,又收到16.3萬餘元的港幣捐款。他們把這些款項購買成前線急需的醫療設備和物資,再設法運往國內各抗日戰場。宋慶齡還號召愛國的僑領、僑商踴躍捐輸,支援祖國抗戰。在她的號召與積極推動下,分佈在世界各國的華僑紛紛組織起來,出錢出力,支援祖國抗戰。到1941年初,他們的捐款就達26億元之多。

宋慶齡在香港指導抗戰工作,同時也非常關注廣東局勢。 1938年6月2日,宋慶齡致函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吳鐵城,就制止廣州大批壯丁避難香港提出建議:數日來敵機對廣州實施大轟炸,無戰備之同胞死傷慘重,“際此敵樓圖窺華南之際,盼我當局,從速加緊壯丁動員參加工作,改善省市防空設備,迅於設立難民收容所”。

宋慶齡到醫院看望傷員

1938年8月20日下午,宋慶齡由香港抵達闊別10年的廣州。次日,她不顧空襲警報,視察了廣州被炸災區,慰問市內各醫院抗敵受傷的將士及被敵機炸傷的難民。她對敵機漫無目標投彈濫炸情形及難民慘遭荼毒的經過垂詢甚詳,仔細了解各醫院受傷難民的生活,備極關懷。並對敵機濫炸不設防城市,炸死無辜平民的殘酷暴行,尤表憤慨。 22日,宋慶齡接見廣州市婦女團體的代表,勉勵婦女繼承革命優良傳統,發揚當年支援北伐戰爭的高昂鬥志,做好當前支援抗日救亡運動,為保衛廣州和華南做出更大貢獻。

1938年9月14日,宋慶齡再度由香港抵達廣州。 9月15日上午,華僑抗日動員總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廣東省民教館禮堂開幕,出席者有千餘人。宋慶齡被推選為大會主席之一,並作演講。宋慶齡熱烈祝賀大會的開幕,並寄以無限的希望。她說加緊動員華僑參加抗戰,具有極重大的意義,各地華僑“抵制日貨,組織救國團體,擴大國際宣傳工作,成立戰時服務團體,回國參加抗戰,支持抗戰,給予抗戰以極大的幫助,這是值得大大讚揚和效法的”。她希望加強華僑的團結,親誠合作,統一華僑運動的領導,這是最主要的中心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使潛在著的華僑偉大力量,能充分發揮,成為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1938年,廣州市市長曾養甫(前排右一)陪同宋慶齡在廣州檢閱婦女壯丁隊

同時,宋慶齡多方推動和聯絡開展婦女抗戰工作,激勵各階層婦女們“堅定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心,與敵拼殊死戰”。 1938年9月,宋慶齡在廣州親自召集廣東女聯會、省婦女抗敵會等十多個婦女團體,舉行聯合代表會議,成立了統一的“廣東婦女抗敵工作協會”,宋慶齡被推選為協會名譽主席。

在一次與各婦女團體的代表討論為前方將士及後方難民徵募寒衣辦法時,她發出“一個廣東婦女捐制一件寒衣”的號召,並以身作則,捐出5000元作為購​​置寒衣的費用。她的號召得到了廣東各界婦女的積極響應,迅即掀起捐制棉衣運動熱潮,短期內就順利完成捐制50萬件棉衣的任務。由宋慶齡發起組織的香港中國婦女慰勞分會,1938年間一次就捐款29萬元,並有大批的藥品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抗日前線。

同年9月18日,宋慶齡參加了廣州各界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七週年活動,通過三項提案:(l)電蔣委員長致敬;(2)電前線將士慰勞;(3)電抗戰受傷將士慰問。當晚,廣東各界舉行火炬示威大巡行,民眾參加者達20萬人,行列蜿蜒十餘里。宋慶齡偕秘書廖夢醒、鄧穎超等參加廣州人民反對侵略的火炬遊行,同浩浩蕩蕩的男女同胞隊伍一道前進。 9月19日,宋慶齡在廣州迎賓館會見華僑抗日動員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主席團負責人邢森洲、譚信等代表,對其遠道而來,參加抗戰救國華僑代表會議的義勇精神,“殊深欽佩,尤望加強努力,重蹈征途,繼續奮鬥,以達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之目的”。

宋慶齡與何香凝

1938年底,汪精衛集團投敵叛國,宋慶齡與何香凝、陳友仁等六人聯名致電蔣介石及國民政府,要求明令禁止漢奸言論。 1941年10月,宋慶齡還撰文強調:“唯一使我們繼續抗戰的條件,也就是使抗戰得以開始的唯一條件,就是全民族的抗日團結。”她指出:“中國需要更多的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抗戰。”堅決反對國民黨的反共分裂活動,抨擊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正是由於宋慶齡的正義呼聲,使得廣大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加深了對中國抗戰的了解,有效地爭取了他們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維護和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9年“三八”節,香港、澳門的婦女近萬人,舉行了空前規模的紀念活動。宋慶齡分別參加了在香港利舞台和花園道舉行的紀念大會和國際婦女節集會,並發表演說,呼籲所有的婦女,不論她是何種國籍,不論種族和階級,都應該站在前列來反對侵略戰爭,繼續支持中國的抗戰,援助在敵後戰場上英勇戰鬥的游擊隊。她還在會上表彰了募捐活動中貢獻出色的中國婦女慰勞會和香港中國婦女會等團體,贈送了“努力救國”的錦旗,以資鼓勵。在這次活動之後,港澳地區各婦女團體的徵募捐獻、慰勞救護、義賣、救濟災民等工作進一步得到深入的開展。

在江南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新四軍也始終得到宋慶齡的關注。她曾先後三次在香港接見新四軍衛生部部長。當宋慶齡了解到新四軍缺醫少藥的情況後,1939年4月便把大批急需的手術器械和包括當時最有效的消炎藥在內的大量藥品經香港和上海,通過各種渠道運到了新四軍手中。

同年冬天,她還在住所熱情接待了前來香港的葉挺軍長等人,並與葉挺一道親自到倉庫對支援物資進行分類、點數和登記。皖南事變後,宋慶齡義憤填膺,與何香凝、柳亞子、彭澤民等聯名致電蔣介石,憤怒譴責其倒行逆施,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又為重新建立並活躍在抗日前線的新四軍籌集了大批急需物資。就這樣,宋慶齡與保盟始終為在艱苦條件下浴血奮戰的人民軍隊和敵後根據地默默做著雪中送炭的工作,為敵後軍民堅持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1年12月,宋慶齡離開香港,飛往重慶繼續“保盟”事業。離開廣州後,宋慶齡於11月6日致函一位旅美友人,告以中國軍民的抗戰情況。她深情地說:“我們非常忙,從未在凌晨1時以前就寢,總是最晚4時半起床,因為只有這個時間我們才能舉行會議。我很累但從未這樣興奮過。這仍然只是部分動員。如果整個廣東省都動員起來,我們的抗戰將會多麼有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三次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中央以宋慶齡更適合在黨外開展工作而擱置,但始終將宋慶齡作為同志看待。 1957年10月底,中央決定組成一個重要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當年11月7日舉行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40週年的紀念活動。毛澤東提名宋慶齡為代表團主要成員。與此同時,宋慶齡以黨外人士的身份,承擔大量國務活動,認真開展工作,將時間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

1980年4月,宋慶齡會見來我國訪問的美國報界婦女俱樂部訪華團

1981年春,88歲高齡的宋慶齡被確診患上了慢性白血病。中共中央十分關心她的病情。看到宋慶齡病重,王光美專程前往中南海求見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談到了宋慶齡多次要求入黨的問題,並詢問說:“如果宋副委員長現在仍然要求入黨,中央是否會批准?”胡耀邦當即表示:“如果她現在還有要求,中央一定會給予考慮。”王光美在得到中央的意見後,再次探望宋慶齡。她握住宋慶齡的手說:“我記得您曾經提出過入黨,不知現在是否還有這一想法?”病中的宋慶齡對王光美點了點頭,表示她同意入黨。王光美又問了三遍,已不能說話的宋慶齡接連點了三次頭。王光美當即在宋家撥通了胡耀邦的電話,把宋慶齡的意見如實向中央作了報告。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作出接收宋慶齡為正式黨員的決議。

宋慶齡同志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5月29日晚,宋慶齡在京溘然長逝。宋慶齡的追悼大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宋慶齡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實現了她長時期來的夙願。這是宋慶齡同志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