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 這些對中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海外僑胞

緬甸華人吳慶星創建仰恩大學
愛國僑領陳嘉庚傾資創辦廈門大學、集美大學
南洋華僑胡文虎被譽為“捐資興學的愛國華僑”,捐資的學校不勝枚舉……

陳嘉庚肖像

陳嘉庚“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興學義舉成為廣大海外僑胞助力祖(籍)國教育事業的一面旗幟。早年間,老一輩華僑大多家境貧寒,後來他們遠渡重洋,漂泊他鄉,卻因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給生活和工作造成諸多不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慷慨解囊,捐資興學,下定決心改變祖國和家鄉教育落後的面貌。

如今,百年善舉,薪火相傳。華僑華人熱心公益,對祖(籍)國教育事業的捐助早已遍地開花,尤其是對偏遠山區希望小學的捐贈,讓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小僑就此採訪了幾位僑務專家,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華僑華人為中國近現代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

圖為廈門大學的建南樓群。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華僑大學講座教授莊國土:

“華僑華人一直以來都非常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們以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支持和幫助國家與地方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捐資辦學活動涉及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等各種類型。

近現代以來華僑華人也在故鄉捐資辦學,在僑鄉創辦了大批的學校,加快了普及義務教育的進程,對促進僑鄉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後,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捐資辦學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華僑華人的捐資助學逐步走出家鄉,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華僑華人一向重視教育,國民強則國家強,他們希望把錢投入教育領域,從而提升國民的知識水平,比如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的時候正是胸懷’教育為立國之本’的理想,希望改變中國當時落後的狀況。 ”

圖為廈門大學舉辦 “南方之強”慶祝建校100週年文藝晚會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

“除了捐資興學外,還有眾多有海外經歷的留學人員回國執教,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知識,推動了中國國內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發展,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教育觀念變革,使教育走向了個性化、平民化、實用化和科學化。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教育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後。海外僑胞慷慨解囊,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們弘揚的是教育為本的中華民族傳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廈門大學的百年屹立是華僑華人對教育事業貢獻的真實寫照。 ”

圖為廈門大學舉行慶祝建校100週年升國旗儀式。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陳奕平:

“除了在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的資助外,華僑華人還將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引入國內學校,這對中國近現代教育管理體系的搭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捐資辦學到設立幫扶貧困學子的獎學金,海外華僑華人對僑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來源於對故土的關切、對人才培養的重視。不忘家鄉根,回報桑梓情,最能詮釋海外僑胞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回饋。 ”

近現代以來華僑華人通過捐資興教、捐資助學等方式支持祖(籍)國和家鄉教育,小僑和大家一樣,對他們的貢獻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