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師傅」與「師父」的區別 不可以混淆

「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傳道解惑密切相關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師傅」與「師父」區別在哪裡,往往混用這兩個稱呼。我們梳理「師傅」與「師父」這兩個稱呼所指的演變,辨析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看看混用這兩個稱呼是否適宜。 「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 《榖梁傳》昭公十九年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 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 《三字經》所說的「子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這一意思。 …

中國傳統文化——「師傅」與「師父」的區別 不可以混淆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飽暖思淫欲”下一句才是經典 卻少有人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民間俗語,有些俗語聽起來很貼切我們的生活,話語很簡單,聽起來也很容易理解。 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可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不是只有上半句,就是只有下半句,所以很多俗語我們知道的都不完整。 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是老祖宗在平時的日常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關於它還有一個故事。 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就是“飽暖思淫欲”,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揭露人性,卻少有人知。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它的意思就是在人吃飽穿暖之後,思想就歪了,開始想一些不正當的事情。關於這句俗語,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

中國傳統文化——“飽暖思淫欲”下一句才是經典 卻少有人知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粵語這一方言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隨著廣東人走向世界,粵語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現在粵語除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外,也是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因此粵語在海外的地位非常之高。現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群超過一億,為此聯合國早已將粵語定義為“語言”而非“方言”。 1、 廣東的歷史 外省的人大多數不了解廣東人的組成及來源,也不知道為何叫做“廣東”,更有些外省人會奇怪,為何秦漢時期的“百越之地”、少數民族眾多的廣東,現在除了在粵北的深山上有一個“瑤族”外,其餘地區全是清一色的漢人? 為何韶關南雄縣的“珠璣港”及肇慶封開縣這兩處相距甚遠的地方都被稱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為何近代史上只有廣東人大規模地遷徙外國,並誕生了孫中山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轉折?這些都涉及到漢民族發展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並且是一環扣一環地一直發展到如今。 …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粵語這一方言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為何特別喜歡數字“七”? “七”到底有多神奇?

作為數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與其他數字並無不同,可是從民俗學上來看,古人眼裡的“7”則往往是一個特殊數字…… 在中國,“七”也帶有神秘色彩,人們常說:七是一個輪迴,想想的確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 ;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人體有“七竅”;民間傳說有牛朗織女七月七夕鵲橋相會;古時人死後每七天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算完畢……“7”果真是個很神秘的數字,神秘得讓人不由得想去探尋一番。 農曆新年第一個月第七天為“人日” ——與“女媧造人”的傳說有關? …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為何特別喜歡數字“七”? “七”到底有多神奇?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古人常說”色字頭上一把刀” 其實下半句更道盡人性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字最早是像形字,之後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變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色”這個字。 有人說“色”的上半部分就像一把刀,有常說的一個俗語為證。 這個俗語就是: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 說道“色”,主要指的就是男子貪戀美色。其實人都是視覺系動物,對美的事物都有愛美之心。 …

中國傳統文化——古人常說”色字頭上一把刀” 其實下半句更道盡人性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老子出關後到底去了哪裡?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我國古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史記》還記載:“蓋老子百有六十馀歲,或言二百馀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古往今來,研究老子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 然而,老子晚年在何處修道?老子得道後在何處“飛升”? 有關老子西出函谷關後的踪跡是個“千古之謎”…… …

中國傳統文化——老子出關後到底去了哪裡?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陰曆、陽曆、農曆,你分得清嗎?

每當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 1912年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歷”,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 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 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中國傳統文化——陰曆、陽曆、農曆,你分得清嗎?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名字?這是聽過最好的答案*

物道君語: 名字寥寥幾字,藏著家族的記憶和長輩的期盼,令人如沐春風。 人因為有了名字,成為了今天的自己。而名字也因為我們每天努力地生活,賦予了它更美好的意義。 認識一個人,最先了解到的是他的名字。認識自己,我們也是從自己的名字開始。 有時名字從家訓族譜來,追根溯源我們知道了先祖的故事;有時名字記錄著某些歷史的重要時刻,我們被賦予了時代的使命;有時名字藏著父母對我們、對生活的期盼… …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名字?這是聽過最好的答案* Read More

中國傳統文化——傳世奇書《素書》6大處世精華 洞穿人性直指人心

有一本奇書,來歷很不一般,內容也非同尋常,它叫《素書》。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所作,黃石公在橋上扔下鞋子,三試張良,認定張良品行優良之後,才把天書傳給他。後來張良正是憑藉《素書》輔佐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基業。 “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絹,含有“質樸”、“根本”的意思,在這裡指的是“簡單的道理”。 《素書》全書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六百三十字,卻道盡了人性善惡與世間百態。 書中既有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智慧。 …

中國傳統文化——傳世奇書《素書》6大處世精華 洞穿人性直指人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