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微音”許實的時代強音*

許實(1919-2004),出生於廣東佛山,越南歸僑。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參加廣東東江抗日游擊縱隊,後曾赴越南參加抗擊法國殖民軍的游擊戰爭,1949年歸國。許實從1944年開始參加新聞工作,先後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華社、南方日報社、廣東省出版局、羊城晚報社工作。許實以“微音”為筆名,長期為《羊城晚報》的“街談巷議”專欄撰寫時評,以揚清激濁、直言辛辣見稱於時,著有新聞評論集《微音》、《微音續集》以及通訊散文集《微音看人世》、回憶錄《微音憶舊》等。曾被推選為“廣州市十大傑出公僕”和廣州“十大慈善之星”。

1919年,許實出生於廣東佛山。 1941年5月,許實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參加廣東東江抗日游擊縱隊歷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二期青幹班學員、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助理編輯、東江縱隊北江支隊《抗敵報》主編。

1949年,許實(右)在越南參加反法戰爭時與戰友合影。

從22歲在粵北一家農舍宣誓入黨一刻起,學生哥許實的生活軌跡,就開始與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相疊合。許實的可貴和可愛可敬之處在於,他剖析自己時和剖析社會現像一樣犀利。他總是很謙遜地對在白色恐怖之下從事地下工作娓娓道來,但其實在任何人聽去,都驚險萬分。作為一個帶著黨的使命的學生領袖,許實在學校中策動學運以至於被當局開除和特務盯梢,不得不蟄伏於衡陽。為了接上和黨的關係他輾轉於湖廣交界從日寇手中死裡逃生。之後他成為抗日游擊隊員與日寇和頑軍浴血奮戰,然後又帶著黨的指示到越南開展華僑發動工作。又曾到雲南發動民變迎接全國解放。解放後又銜命到越南擔任越共中央華僑委員會領導人和帶兵當獨立小團政委……在戰爭年代,許實可算是亦文亦武輾轉顛沛,但是始終不離的主軸,那就是黨的事業!

許實奉命回國後,赴中共中央聯絡部任研究員,不久即被送到馬列學院學習。完成學習後,因工作需要調到新華總社任廣東分社副社長,並一度擔任《南方日報》副總編輯,成為一名記者出身的報人。

1958年,毛主席到廣州市郊棠下大隊視察,正在現場採訪記錄的為許實(後排右二),時任新華社廣東分社副社長。

作為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許實的生活軌跡與許多偉人和歷史名人曾經接觸。採訪毛澤東他寫過《毛主席到棠下社》、採訪周恩來,他隨總理走過廣東新會一帶的山山水水。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陸定一以及康生等來廣州時,許實也因職務而在場。

1958年夏,周恩來總理來廣東視察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左二為許實。

1980年《羊城晚報》復刊後,許實先後擔任副總編輯、總編輯。他常笑說自己人微言輕,故取筆名“微音”,為《羊城晚報》頭版著名的新聞評論專欄《街談巷議》撰寫評論長達23年。

這些評論或彈或贊,或褒或貶;褒則熱烈,貶則痛切;鞭辟入裡,入木三分。許實在談及撰寫“街談巷議”的體會時曾經說:“報紙要’揪’住讀者,首先就得同他們心心相印。他們愛什麼,恨什麼,有什麼意見,有什麼困難,能給他們說點話,他們就肯買你的報紙,也願意讀你的文章了。”他這種與讀者“心心相印”的辦報、為文的理念和實際行動,贏得了讀者,獲得了尊重。也因此,使其時的《羊城晚報》大行其道,洛陽紙貴,不到五年時間,發行量由複刊時的20萬份躍升為170萬份,創造了一個奇蹟。廣大讀者愛讀他的文章,並敬重其人。他的筆鋒常蘸感情,他的情感與民眾冷暖相同,他的評論文辣於藥、言快於刀。

微音先生本人在微音新聞評論研討會上。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千帆競發。國家鼓勵企業發展技術,然而當時社會上技術人才捉襟見肘,技術力量幾乎為零的鄉鎮企業對人才極其渴望。由於當時思想比較固化,技術人員只能固守崗位。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候,《羊城晚報》率先提出“星期六工程師”概念。

“沒有科學技術,鄉鎮企業就很難起飛……’星期六工程師’對四化建設有功,理應傳令嘉獎,為何還要遭受某些人的冷遇?沒理!”1985年,微音在《街談巷議》發表《合理又合法》一文,力挺業餘時間“炒更”的科技人員,“科技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適當兼職,並取得合理報酬,這些,已有’紅頭文件’為據,是謂合法;按勞取酬,也亦合理。”報導出來後,“星期六工程師”快速傳播。當有人就“炒更”一事質疑工程師時,他們一句話“微音都支持”就讓對方無話可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許實就撰文倡導人們穿西裝,並身體力行之。他喜歡西裝革履,也有早餐到茶樓一盅兩件的習慣,不知就裡同他在一起,頗有“傍大款”的景觀。但其實,許實平常非常儉樸。他有件幾不離身的藍西裝和一條紅領帶,在他身邊的人都知道,他一穿就是近十年,直到後來稍窄,這才沒穿。他的配西裝的淺色皮鞋,也穿了有十年光景。 20世紀80年代,報社寫稿都還是用稿紙,他寫文章的時候,總是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有好事者問:許老總,是不是紙張貴啊?他說,這是乾校養成的習慣,省啊!

許實將義賣自己作品集所得的23萬多元全部用於捐建廣州慈善醫院。

許實從崗位退下之後,仍然具有不小的社會影響力。在70歲之後,陸續結集出版了四五本自己的作品。每次在微音的售書儀式上,總排滿了長長的人龍。有長期讀他的文章趕到現場要見他一面的,有追著他索要簽名的,有的讀者更是上百本書地購買。當然,也有很多來反映自己遇到不公平待遇無法解決的。而許實總是聚精會神地同每一位群眾打招呼,朗聲道一句謝謝。當有反映情況的,他馬上叫來年輕的記者,吩咐認真聆聽,不要讓讀者失望,並反复叮嚀,一定要給個回音。有一些成熟的題材,他還會交代一聲:這個可以寫寫街談啊!離開一線之後,由於許實幾乎每天都寫《街談巷議》,“街談”專欄作家這一民間稱謂也在報社流傳起來。 1986年,在一次市民評選活動中,許實榮膺廣州十大傑出公僕之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社會活動家。

2003年,《微音憶舊》出版當天,微音指著自己的雕像,問:“像不像我”?

許實年輕參加革命,投筆從戎,從抗日救國,到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進行“武器的批判”;新中國成立之後,解甲從文,依然拿起“批判的武器”,批評社會不良現象,解除舊觀念的禁錮,繼續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他為市民所做的一切,已經刻入羊城成長的年輪,成為深刻​​記憶的一部分;他將自己紅色新聞人的新聞理想像基因一般深植於這個城市,以“微音”之名發出了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