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父與子的“弦上之詩”:何安東、何東*

何安東(1900-1994),出生於廣東江門,自幼刻苦學習音樂,曾在嶺南大學、培正中學任職。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與陳黃光共同創作我國第一首抗日歌曲《奮起救國》,以滿腔愛國熱情與冼星海、馬思聰等積極從事愛國音樂運動,傾其畢生精力從事音樂創作和音樂教學,更用心培育自己的兒子何東學習音樂。何東幼年時便被讚為“嶺南音樂神童”,曾在廣州音專附中學習,隨隊到海南宣傳,1980年創作了大型小提琴協奏曲《鹿回頭傳奇》,在中國交響音樂創作領域脫穎而出,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的“零的突破”。 1985年,何東赴美深造,致力於小提琴教育事業,成為加州首府沙加緬度交響樂團首位華人全職演奏家,獲得美國加州“傑出音樂成就獎”。從父親何安東的《奮起救國》到兒子何東的《鹿回頭傳奇》,雖身處祖國不同時期,但兩代僑界音樂家的傳承與發揚,以赤子之心鳴奏一首首相同主題的愛國報國的“弦上之詩”。

何安東夫婦與何東

何安東,1907年出生於廣東江門,自幼刻苦學習音樂,19歲時,曾隨菲律賓籍小提琴家Gonzalez學習過一年時間小提琴,23歲時又隨立陶宛人Ore學習過鋼琴及和聲理論,雖然他的音樂技能、技巧基本上是在自修狀態下完成的,但卻達到相當高深的地步。

青年時代,與冼星海、馬思聰、陳洪等過從甚密,共同攜手從事愛國音樂活動。 1928年冼星海曾將嶺南大學管弦樂隊指揮一職十分信任地移交給了他。何安東的小提琴演奏也頗得馬思聰和陳洪的賞識。

何安東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佔領了我國東北三省,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也激發了何安東創作抗日救亡歌曲的熱情。當時,24歲的何安東任教於廣州培正中學。就在“9.18”事變的次日,即9月19日,培正中學語文教員陳黃光撰寫了《奮起救國》的歌詞,何安東飽含愛國激情當即譜寫成進行曲式的群眾歌曲,歌中激憤地唱道: “暴敵憑凌破壞遠東和平,連天炮火,遍地血腥,我勞苦民眾士兵莫不憤恨填膺。來,時間已逼,精誠團結,死裡求生。奮起!奮起!共作猛烈鬥爭!民眾士兵,一致奮起鬥爭,寧戰死不為奴隸忍辱偷生。民眾士兵,一致奮起鬥爭,毋庸逡巡毋卹犧牲爭取自由光明。”

這首由主歌與副歌結構而成,建築在三和弦基礎的旋律進行,一字一音,鏗鏘有力,琅琅上口。尤其是旋律中多次三連音的出現,加強了歌曲剛勁的動力,頗富號召力和鼓動性,鮮明地表達了當時民眾群情激憤的愛國熱情。這首《奮起救國》通過民眾歌詠團及培正中學歌詠隊的演唱,很快就傳遍了廣州。

《奮起救國》唱片

1932年,在上海的美國勝利唱片公司將《奮起救國》與何安東創作的另一首《民族精神》灌製成唱片出版後,傳播得更為廣泛,在當時的知識階層、學生和工人中廣為傳唱,對於激勵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起到了積極作用。 《奮起救國》被人們譽為我國最早創作的抗日救亡歌曲。

抗日戰爭時期,他因寫了大量救亡歌曲,被日本侵略者抓進監獄,遭到殘酷摧殘,險被殺害。 1956年,何安東當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何安東先生從事音樂事業六十多個春秋,經歷了中華民族深重災難與重大變革的歷史時代。作為作曲家,他創作了大量富有時代激情和號召力的音樂作品,為中國革命和音樂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辛勤耕耘,為繁榮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傾盡了一生心血,更把這一份無限深情寄託在兒子何東身上。

何東11歲時與三位姐姐的合影。

何東7歲隨父親學習小提琴,獲得了紮實的“童子功”,幼年時便被讚為“嶺南音樂神童”。 10歲那年,馬思聰到廣州演出,何安東攜兒子前去看望,並叫小何東拉了兩首曲子,其中一首就是馬思聰的《思鄉曲》。馬思聰聽畢細心指點,還囑咐何安東要好好培養這個不同凡響的孩子。何東懷著對兒子的殷切期望,何安東將兒子送入廣州音樂專科學校就讀,1961年,何東進入廣州音專附中,跟隨葉雪慶教授開始了正規的小提琴學習。 1962年,首屆羊城音樂花會隆重舉行,何東在廣州樂團交響樂隊的協奏下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

何東於1974年在西沙群島為駐島部隊演出。

1968年,何東被分配到海南島荒僻的瓊中縣,成為“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成員。宣傳隊沒有小提琴,何東便改拉二胡,經常下鄉演出。一個偶然的機遇,讓何東從倉庫中尋到一把破舊的小提琴,他將琴修好。此後,何東和這把土洋拼湊的小提琴,就成了宣傳隊的壓軸節目,那些黎苗鄉民都成了他的忠實“粉絲”。婉轉的琴聲陪伴著追夢的少年熬過苦澀,成為瓊中歲月唯一的慰籍。玉不琢不成器,生活的苦楚並沒有把他打倒,反而練就了一名真正的藝術家所應具備的堅韌與赤誠,他的音樂造詣也在蕉風椰雨和黎家山歌中得到進一步昇華。

何東於1978年在廣州樂團排練廳與美國著名指揮家齊佩爾排演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1970年,廣東民族歌舞團發現了當年的“音樂神童”何東,將他上調並委以重任。 《黎家代表上北京》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1977年,何東調入廣州交響樂團擔當小提琴首席和獨奏。他是廣州交響樂團歷史上曾經擁有的的小提琴獨奏家。 1980年,何東與作曲家宗江創作了大型小提琴協奏曲《鹿回頭傳奇》,在中國交響音樂創作領域脫穎而出,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的“零的突破”。作為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何東,在中國樂壇贏得了自己顯赫的地位,被譽為“早年廣州音樂的代言人”。

藝術道路上,何東從未停下追尋的腳步。 1985年何東到美國加州聖地亞哥音樂學院深造,1986年參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沙加緬度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員招聘,一舉榮膺交響樂團首位華人全職演奏家。儘管當時何東尚未獲得永久居留權,但移民部門因何東杰出的才華而破例批准樂團對他的聘用。從此,何東與世界一流的樂團、指揮家有了頻繁的合作。這對何東而言猶如久旱逢甘霖,他如海綿般不斷地吸納養分,開始了小提琴演奏藝術生涯又一段光輝歷程。

與此同時,何東致力於小提琴教育事業,並參與組織加州青年交響樂團。為表彰何東在小提琴藝術活動、教學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的卓越貢獻,加州議會議長簽署授予何東“傑出音樂成就獎”。

“孩子,你是中國人,你一定要學會演奏中國音樂,不然你將來就不夠資格做一個中國音樂家。” 父親的諄諄教誨,何東謹記於心。

何東旅美後第一次回國探望父母親。

隨後,何東陸續推出專輯《弦上之詩Ⅰ》、《弦上之詩Ⅱ》、《弦上之詩Ⅲ》,收錄的多為中國小提琴名曲,其中更不乏由傳統民歌改編而來的樂曲。著名小提琴教授、享譽世界的傑出音樂教育家林耀基先生聽完專輯後大加讚揚:“一片鄉音,鄉情,滿耳宮商,洋洋乎盈耳,使人倍感親切。難怪海外同胞聽後都有重返故土,如逢故人之感,其感染力之深,不言而喻。”這正是何東作為旅美音樂家的初衷:演奏由中國人自己創作的民族音樂精品,用音樂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展示民族風采。

從父親何安東的《奮起救國》到兒子何東的《鹿回頭傳奇》,雖身處祖國不同時期,但兩代僑界音樂家的傳承與發揚,以赤子之心鳴奏一首首相同主題的愛國報國的“弦上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