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 愛國者、革命者、建設者:王源興*

王源興(1910-1974),福建龍巖人,16歲隻身闖往新加坡謀生,得陳嘉庚賞識在其橡膠廠當會計,22歲南下印尼巨港創立自己的公司。抗日戰爭期間,與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宣傳抗日,為祖國抗戰捐資捐物,即便身處險境、經濟窘迫,仍不遺餘力積極出資救助鬱達夫、王任叔等逃亡進步文化人士。戰後,在新加坡與陳嘉庚創辦《南僑日報》,積極資助海外的進步刊物。 1951年,王源興攜帶全部家產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受到毛主席、週總理親切接見。王源興在廣東籌建創立公私合營華僑工業建設公司,被譽為新中國“三資”企業先驅者,組織籌建、帶頭捐資廣州華僑新村、廣州華僑小學等項目,曾任廣州僑務局局長、廣東省僑委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等職務。

王源興,1910年出生於福建龍巖一戶貧農家庭,由於家貧無力升學,13歲的王源興輟學就隨二哥到漳州當學徒,並結識店員工友也是《岩聲報》撰稿人曹菊如,受到革命救國思想熏陶。

由於生活困頓,16歲的王源興遠渡重洋,赴新加坡謀生,當過碼頭苦力、三輪車工人,自薦上書華僑領袖陳嘉庚。陳嘉庚的私人信箋向來是親自拆閱的。看了他的顏體手書後,陳嘉庚十分欣賞,吩咐手下安排他到公司工作,他便在陳嘉庚的公司里安定了下來,不到半年即升為橡膠廠賬房的會計。 1932年,王源興南下印尼巨港創立自己的公司,被推為巨港中華總商會會董,為中華學校、華僑學校的建設熱心奉獻力量。

陳嘉庚先生、王源興先生與華僑補習學校的僑生們在一起。

“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爆發全面抗日戰爭,華僑領袖陳嘉庚登高一呼,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28歲的王源興被推舉為巨港分會副主席,不遺餘力地投入抗日宣傳和募捐工作,並與另一青年企業家黃賜麒(後改名黃潔)成為莫逆之交。此時他獲知鄉賢曹菊人到延安當邊區銀行行長,鄧子恢為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對華僑的捐獻有一部分通過宋慶齡、廖承志的聯繫輸送到八路軍、新四軍前線將士中感到分外高興。

日軍南侵後,巨港陷落,王源興遭受日軍追捕,放棄萬貫家財,逃亡蘇門答臘島南部山芭朱鹿鎮,以開荒種地為生。就在當時身處險境、經濟窘迫的情況下,王源興登上石叻班讓島,找到從新加坡逃難到此的鬱達夫、胡愈之、沈茲九、張楚琨、高雲贊、吳柳斯、劉漫、張企程、林楓、徐鰲等文化人,會同南僑總會實武牙分會給予經濟救助,王源興慨然出資最多。後來鬱達夫回憶,依靠這筆資金,他到達巴雅公務,化名趙廉創設“趙豫記酒廠”,釀造“雙清”酒,保護了一大批進步文化人。王源興還資助經費,支援王任叔、劉岩夫婦到蘇東去創立蘇東反法西斯大同盟,領導對日鬥爭。

王源興與夫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王源興回到巨港恢復了恆豐有限公司,當選巨港華僑總會主席。他和黃賜麒被視為抗日英雄受到華僑界凱旋式的歡迎,印尼民族獨立運動戰士也把他們看作值得尊敬、信任的人。

戰後回到巨港恢復舊業時,王源興面臨的是一個新的動蕩的局勢,在祖國,中國兩個命運正展開決戰;在僑居地,荷蘭殖民主義者捲土重來,印尼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鬥爭蓬勃進行。王源興追隨“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堅定地站在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爭取自由、獨立、解放的一邊。他辛苦恢復起來的公司,又一次毀於荷軍的戰火。王源興遂攜家並將“恆豐”公司總部遷到新加坡,入住“怡和軒”,成為站在陳嘉庚身旁最重要的華僑領袖和核心人物之一。陳嘉庚先生創辦《南僑日報》,他繼陳嘉庚董事長之後出資居第二位,擔任副董事長。先後聘胡愈之、夏衍任主編。

王源興在歡送陳嘉庚先生回國大會上講話。

陳嘉庚先生應毛澤東主席電邀出席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王源興臨危受命為代董事長,與洪絲絲主編一起堅持進步的辦報方向,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在美國壓力下遭到英國殖民當局查封。這段期間,王源興不僅源源不斷為《南僑日報》傾注大量資金,而且成為勇敢地站在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報業鉅子、文化戰士,其功至偉。他後來歸國受到毛主席、週總理接見時,曾任新華通訊社社長的廖承志特地介紹了他的這一段歷史。

新中國成立,王源興歡欣鼓舞,1951年他和黃潔、薛兩清、李祝朝、施子卿組成華僑工商業回國考察團。臨行前他到雅加達看望老朋友王任叔(新中國首任駐印尼大使),驚訝地發現使館是暫租住在一所南洋商業旅館裡。王源興立刻和黃潔商議,購下一座別墅捐贈給大使館使用。

左起廖承志、黃長水、王源興 右一為黃復康 右二為徐四民。

考察團回國沿途受到地方首長葉劍英、鄧子恢、黃敬等的歡迎。到達北京,毛主席、週總理親切接見,中僑委主任何香凝親自來看望。陳嘉庚先生說:“源興,新中國成立了,百業待興,你錢還沒賺夠嗎?不要回去了,留下來參加新中國建設,報效國家。”考察團返抵廣州,王源興就作出決定,將海外資金全部攜回祖國投資建設。所以他被稱為新中國“三資”企業(即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三類外商投資企業)的先驅者是當之無愧的。

王源興和黃潔等在廣東籌建創立公私合營華僑工業建設公司,他出任副董事長,又受命為廣州僑務局局長,任廣州華僑新村建設委員會主任參與籌建華僑新村。

王源興與黃潔、方君壯組織發起創辦廣州華僑小學,他帶頭捐資10萬元籌建創辦,原廣州市市長朱光主持華僑小學隆重奠基,何香凝副委員長親筆題寫校名。 1955年廣州華僑小學正式成立,王源興任董事長。隨後,王源興又受命為廣東省僑委副主任,還兼福建省僑委委員、福建華僑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等,為僑務事業可謂竭盡心力。政府對他也信任有加,評定他為國家行政11級的高級幹部,月薪逾200元,但他從未領取。

在第二屆全國僑聯大會上,王源興當選全國僑聯駐會副主席,兼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還當選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王源興曾代表華僑界,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他率領一個分團冒著槍林彈雨慰問志願軍,當人們知道他是華僑富翁,不怕危險,都驚嘆不已。

王源興在參加赴朝慰問活動中,單獨捐獻一架戰鬥機(價值15萬元),聞知龍巖縣捐獻一架戰機尚缺2萬元他立即寄款補上。他還為籌辦華僑大學和廈門華僑博物院各捐贈5萬元。陳嘉庚逝世後,他受中央委託扶靈南歸廈門集美下葬,並擔任陳嘉庚紀念堂建設委員會主任,毛澤東聞知讚許道:“一生一死,乃見交情。”

1974年,王源興因病去世。這位當年攜幾百萬元回到新中國投資建設,對社會事業慷慨捐獻巨款的華僑巨富,他在逝世後沒有給子女留下財產,只是留下了世代綿延的愛國主義精神,被譽為“陳嘉庚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