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許卓 高第街走出來的紅軍將領*

許卓(1908-1934),出生於廣州,世居高第街許地。早年赴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學軍事,畢業後回廣州參加革命活動。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轉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6年回國投身革命,參加廣州起義、百色起義。 1932年任紅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後任作戰局長,協助周恩來、劉伯承組織指揮過宜黃、樂安等著名戰役,為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智勇雙全的紅軍將領。

許卓,1908年出生於廣州市一名門望族,世居廣州高第街許地。幼年喪父,由母親羅氏撫養長大。在廣州中學畢業後,許卓東渡日本,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從日本畢業回國後,他痛恨軍閥腐敗,追求光明和進步,1924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立志獻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不久,他遠渡重洋,到法國勤工儉學,在巴黎結識了周恩來、鄧小平。他把《共產黨宣言》稱為普救平民百姓的“聖經”,作過《中國革命必走蘇俄之路》的演說,疾呼中國要來個“十月革命”,表示願做一顆砲擊“冬宮”的砲彈。

1926年秋,許卓抱著革命救國之心,從法國回到祖國。他沒有接受許崇智要他當副官、月薪300塊大洋的委任,而是到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去當排長,隨軍北伐。蔣介石1927年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反動派也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一批共產黨員在廣州被捕。為營救同志出獄,許卓偕同母親帶著稀世珍寶驅車到了許崇智的舊部,居住半月極力懇求取保釋放了方堅等九名共產黨員。為了瞞住老母,他裝著心髒病復發,住進醫院,當夜離開醫院,秘密趕到廣州總工會報到。當時廣東共產黨的負責人張太雷問他:“你要求幹什麼工作?”他說:“給我槍,我要參加起義!”

1927年12月11日,即廣州起義當天凌晨,許卓帶領一支80人,僅有40支槍的工人赤衛隊,負責奪取敵人設在觀音山的軍械庫。敵軍械庫戒備森嚴,四周布有鐵絲網、碉堡,內有重兵守護。許卓讓大部分人潛伏在山埡,自己帶上十幾個隊員隱蔽地接近鐵絲網,用馬刀在鐵絲網下挖開一條淺溝。

他帶頭從淺溝鑽進去,迅速包圍了一座兵營。接著他從窗口往裡面猛烈射擊。霎時,槍聲大作,敵人驚恐萬狀,四處逃命,赤衛隊繳獲一批槍支,拿大刀的隊員全都換上了鋼槍。他又一馬當先,直奔軍械庫,途中遇到敵堡裡射出的密集火力攔擊,十幾個隊員倒下去了,許卓右腮被彈片劃破,鮮血順著脖子流到胸口。他怒火中燒,從一個隊員手里奪過一挺機槍,對著敵堡掃射,邊打邊喊:“衝過去!把庫門砸開!”這時,大約五六百名敵人從兩側壓過來。許卓帶領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突圍。最後撤出戰鬥時,只剩下十幾人。起義失利後,他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十幾名戰友安全轉移到一艘商船上,星夜赴香港。在船上他激憤地與同志們共勉:“風雨同舟鬧革命,壯志未酬不回頭!”

他的年邁的母親得知他流落香港,憂傷成疾,派人捎信、帶錢給他,要他回家料理家業,奉養老母​​。他草草修書兩行:“母親大人:孩兒已決心獻身報國,家業諸事拜託義姐料理。祝母長壽。不肖子叩首。”給來人帶回家去。

1929年初夏,許卓秘密回到廣州。他還未來得及與老母親見面,便接受黨組織的派遣,登上去廣西南寧的輪船,到駐廣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的軍隊中去從事兵運工作,公開身份是廣西教導總隊政治教官。這年10月,許卓跟隨鄧小平、張雲逸率領部隊抵達百色,參加發動了百色起義,建立了右江蘇維埃政府。

廣西田東縣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

中國紅軍第七軍在百色起義的凱歌聲中誕生。許卓在命名大會上,接過中共中央授予紅七軍的軍旗,走在隊伍前頭,接受檢閱。當時,他擔任紅七軍教導隊隊長。

1930年11月7日,紅七軍黨代表大會在河池召開,許卓當選為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委員。部隊奉命北上途中,經湘桂山區進入廣西全州。在全州城,前委書記鄧小平主持前委開會,決定停止執行攻打大城市的冒險計劃,確定今後任務是北上江西,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會合。許卓堅決支持鄧小平等的正確主張。

部隊進行整編,全軍改編為師團制,許卓調任第十九師五十五團政委。他利用戰鬥間隙,深入部隊傳達貫徹前委決議精神,統一思想,鼓舞士氣。不久,湖南軍閥何鍵奔襲道州而來。紅七軍從湘南道州向江華開進。這時,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紅軍將士衣著單薄,破鞋草履,頂風冒雪,艱難行進。許卓也同樣身裹兩件單衣,腳踏草鞋,眉毛鬍子結了一層白霜,凍得嘴唇發白,手腳長滿凍瘡,但他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頑強的意志,堅定地走在隊伍的前頭。

連續不斷的行軍打仗,戰士們十分疲憊。許卓看到體弱的戰士走不動了,搶著把槍、行軍包背在自己身上,有時身上背著三四支槍。他邊走邊宣傳鼓動,給戰士講廣州起義的故事,對同志們說:“人可以餓死,可以凍死,但革命意志不可丟!”鼓勵大家以革命精神和堅強的信念戰勝困難。

1931年1月9日,紅七軍歷盡艱辛,抵達江華城,前委決定部隊就地休整兩天。許卓顧不得征途的疲勞,立即組織宣傳隊,在城內張貼佈告、書寫標語、散發傳單、宣傳演出,向駐地工人、農民、商人、學生宣傳紅軍主張,受到群眾擁護。部隊很快籌足了被服和給養,還吸收了數十名青年學生參加紅軍。接著,許卓抓緊政治宣傳工作,鼓舞部隊翻越了人煙稀少的苗山區,擺脫了敵人的圍堵。紅七軍政委鄧小平誇他“是一位很好的團政委”。

1931年,紅七軍從右江根據地出發,轉戰桂、粵、湘、贛,原來浩浩蕩蕩的7000餘人隊伍,這時只剩下了千餘人,而且少彈缺糧。為了鞏固部隊,許卓組織新黨員宣誓,親擬誓詞:“保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勇敢作戰,努力革命,永不叛黨!”他在宣誓會上發表演講,提出現時黨的主要任務是“造就一個個堅固的紅軍連隊”。

不久,國民黨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分數路包圍過來,紅七軍處境極其危險。許卓當時身患瘧疾,在醫藥奇缺的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意志,拄著木棍,與總指揮(此時亦為五十五團團長)李明瑞一起,指揮部隊避敵鋒芒,利用當夜細雨、大霧瀰漫的天氣,巧妙地從敵人重重包圍中撤出。隨後,他與李明瑞率部在茶陵、蓮花、酃縣、寧岡之間縱橫馳騁,與敵作戰,衝破敵人的包圍堵截,連克數城。

4月間,他們直抵湘贛革命根據地永新縣,與張雲逸率領的紅七軍軍部機關一部分人員和五十八團的大部分重新會合。接著,紅七軍發動安福戰鬥,擊潰守敵,軍威大震,乘勝橫渡贛江,7月間到達於都縣橋頭圩與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勝利會師。在這漫長的征途中,紅七軍前後行程7000多里,時間十個月。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為表彰這支部隊不畏艱難、勇敢作戰的精神,特獎給一面“轉戰千里”的錦旗。

1931年10月,因肅反擴大化,許卓被免職審查。許卓忍辱負重,堅信真理,撰寫了《為中華蘇維埃而戰鬥》等文章。 1932年3月被解除審查,6月任紅五軍團第十五軍參謀長。 1933年調任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後任作戰局局長,協助周恩來和劉伯承勝利組織第四次反“圍剿”的作戰。

《反圍剿》油畫

1933年冬,蔣介石調動重兵和飛機,開始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不到兩個月,敵人在南線已攻占福建永定、上杭等地,形成拉鋸局面。被佔領的兩個縣和武平縣,原來都是紅色蘇區,距瑞金只有200多華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據面臨的形勢,紅軍總司令部決定組織一個精幹的檢查團,到武平縣的第三軍分區了解情況,檢查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防衛措施,以確保瑞金安全。周恩來副主席指派多謀善戰的許卓為檢查團團長。

1934年3月1日,許卓帶領13人的檢查團出發了。他們繞道武平縣北,翻越幾座大山,經兩天冒雨長途跋涉,趕到第三軍分區駐地。聽了軍分區司令員劉化生匯報防衛情況後,許卓提出要到敵鍾少奎旅活動最猖獗的交界地段帽村區去觀察。劉化生睜大眼睛說:“你要去那裡?太危險了,不能去!”許卓用堅決而又溫和的口氣說:“第三軍分區轄區,是中央蘇區南線的要塞,帽村區是要塞的前哨,不親自去看看,我心裡不踏實。”

3月4日,天色陰沉沉的,許卓帶著參謀、警衛員共六人前往帽村區。晌午時分,走到毛谷森林(森林名)的風吹帽嶺(山名)時,忽然從右前方傳來喊叫聲。許卓駐足向四面探視,緊接著叫道:“有情況,快隱蔽!”就在許卓下命令的同時,山路兩邊密林里傳來了叫囂聲:“捉紅軍……”紅軍戰士們剛隱蔽好,敵人從四面向他們衝來,槍聲大作。

許卓用火力壓住撲過來的敵人後,發覺自己的左臂負了傷,鮮血直流,子彈也打完了。他換了一個隱蔽的地方,馬上把挎包裡的文件燒毀,然後從背上取下大刀,向包圍過來的敵人砍去。敵人密集的子彈從他的身上穿過。許卓壯烈犧牲,時年26歲。

3月17日,老人、青年、小孩從四面八方來到帽村參加許卓的追悼會。周恩來、劉伯承來電致哀,紅軍總部送來的花圈上面寫著:“沉痛悼念忠誠的革命戰士許卓”。 1944年,中共中央有關決議稱許卓為“對革命有功的優秀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