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僑情——“搬到檯面上”的這股歧視亞裔風潮何時消退?

美國大選終於迎來了結果,但並不意味著美國已經找到各種難題的解決方案。比如種族歧視問題。當前美國疫情仍在蔓延,社交媒體上針對亞裔的情緒宣洩依然不時可見,亞裔依然遭受著或者赤裸裸或者隱性的偏見與歧視的困擾,深陷在無力與無助的谷底……
  
華裔專欄作家Su-Jit Lin是一名在美國出生的華人,近日在《赫芬頓郵報》撰文披露“至交好友曾因新冠疫情讓我滾出美國”。她的筆下流淌著“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悲傷以及“這種狀態何時終結”的渴盼——疫情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每次登陸社交媒體,我都要面對一連串引發焦慮的言論,這會帶來一種突如其來的無力感和無助感。當那些人開著充滿惡意的玩笑時,是否已經忘記自己的名單上還有一個華裔朋友。

美國首都華盛頓反種族歧視示威。

種種證據表明,疫情之年,美國亞裔的安全感大不如前,美國社會的撕裂遠勝往昔,乃至美國多年來的反亞裔歧視成果大幅倒退。
  
那些歧視個案歷歷在目:亞裔一家四口在購買食品時被刺傷,米其林星級華人餐館被噴上種族歧視塗鴉,亞裔女性在自家門口被不明身份男子潑酸液,亞裔男子乘地鐵遭到襲擊,亞裔小孩在學校裡被嘲諷羞辱為“病毒”,來自亞洲國家的留學生因出門戴口罩被喝斥,亞裔醫護一邊抗擊新冠病毒一邊遭受種族歧視……因為血統長相而遭遇種種形式的攻擊,是亞裔群體2020年最無法磨滅的傷痛。長期陷於種族歧視焦慮之中,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堪憂。
  
NBC News在9月底介紹了一項發表在《健康教育與行為》雜誌上的研究,發出了“十餘年反歧視亞裔成果毀於‘中國病毒’一詞”的悲嘆。研究人員复盤了演變經過:過去十多年來,對亞裔的偏見一直在穩步下降,但在今年3月份“中國病毒”等歧視性新冠病毒言論大幅上升後,這種趨勢在幾天內就逆轉了;這些言論使人們在潛意識中更加相信亞裔美國人是“永遠的外國人”,並更容易對亞裔美國人表達敵意,參與暴力及歧視行為。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特朗普執政團隊、共和黨反華議員、保守派媒體在社交媒體和公開場合反反复复宣揚“中國病毒”“功夫病毒”。儘管特朗普曾因輿論壓力和選舉需要而有所收斂,甚至安撫亞裔,但其實直至9月底首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特朗普仍然宣稱新冠危機是“中國的錯”,並將病毒稱為“中國瘟疫”,研究發現此間推特上針對亞裔的帶有偏見性的帖子數量出現激增。
  
特朗普助推的另一次社交平台“歧視高峰”,則發生在10月初特朗普感染新冠后。民權組織反誹謗聯盟發布的報告顯示,推特平台上的反亞裔言論和陰謀論,在特朗普染疫的消息公佈後僅12個小時內就增加了85%,許多人開始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試圖故意感染特朗普,後續幾天平台上反亞裔情緒仍然高漲。
  
政治人物歧視性言論的影響,甚至滲透到美國軍隊。 10月份,一名美軍新兵揚言要開槍打死中國人的視頻,一度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現役軍人身著軍裝公開宣揚種族歧視,這樣的畫面令在美華人不寒而栗。那些一邊煽動仇視心理拉攏人氣、一邊否認這類言論會產生危險的“大人物”們,看到這種畫面是否意識到這種政治遊戲的失控風險?
  
為了矯正這股令人不安的歧視亞裔風潮,美國主流社會一直在行動。近200位美國外交政策學者、前外交官曾在《今日美國報》上發表聯名信說,近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和暴力襲擊應為美國敲響警鐘。美國筆會和亞裔作家工作坊的百餘知名作家曾發布聯合聲明,希望盡快扭轉對亞裔的仇恨浪潮,點明攻擊亞裔行為“有時候是來自政府的煽動,他們會使用種族主義和刻板印象的言辭,試圖藉此來轉移人們對其自身失誤的注意力”。 《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刊登了大量譴責亞裔歧視的文章。
  
9月1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譴責因新冠病毒反亞裔》決議,儘管該決議不具約束力,但眾議院民主黨人表示,他們希望該決議能顯示對亞裔社區的支持,並發出一個信息,即相關偏見是不能容忍的。這個消息令亞裔群體感受到來自外部的聲援,然而,推動該決議案的華人議員卻因此收到大量侮辱性的電話留言,甚至遭遇人身攻擊。這表明,美國社會裡針對亞裔的偏見“積重難返”,短時間內要有明顯的改觀相當困難。
  
社會學家分析指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主義已經存在了多個世紀,與疫情相關的暴力只是近期的一次演變。人們熟悉的例子有1882年“排華法案”、100多年前舊金山鼠疫裡背鍋的華人勞工……美國華裔前高官也認為,美國社會對華裔、亞裔的歧視其實一直存在,只是有的時候“在桌子底下”,有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被“搬到檯面上”。
  
“這些噁心的歧視行為必須停止。這種行為的背後是醜陋的衝動和危險的無知。”曾經發表聲明厲聲譴責歧視亞裔行為的主角,正是如今已經坐上“鐵王座”的拜登,他能把美國社會赤裸裸“搬到檯面上”的歧視亞裔風潮,重新塞回桌子底下乃至進行治本式的逐步改善嗎?許許多多被迫“證明自己是美國人的美國亞裔”期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