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陳有慶:一代儒商 赤子之心*

陳有慶,1932年生於廣東潮陽,是泰國巨富陳弼臣的長子。他的奮鬥歷程,濃縮了華僑世代的奮鬥歷程,集中反映了一代華僑的使命感。

從商之道:誠信為本謹慎穩妥

陳有慶的父親陳弼臣出生在泰國。 1944年,陳弼臣同泰國的幾位好友一起創辦了盤谷銀行。

1954年,盤谷銀行的第一家海外分行在香港開業。在香港,陳有慶先後就讀於華仁書院和領英中學。當時的陳有慶並沒有料到,香港不僅是他馳騁金融界的開始,也造就了他“僑通天下”的一生,成為愛國、愛港、愛鄉的華僑典範。

陳有慶在香港奮鬥了幾十年,在銀行、保險、貿易等領域都作出了相當顯著的成績。他獨到的眼光和果斷出手的做法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在經營中堅持誠信為本、重情守信的傳統精神,經營出一個成功且廣受稱譽的企業。這種帶有傳統中國儒商精神的行事作風,亦使得陳有慶相識滿天下,與他交往的人幾乎都成為他的朋友。幾十年來,陳有慶在生意上建立了廣泛人脈,這也成為他回報祖國和社會的重要基石。

陳有慶總結出一套經商理念,認為主要有四點:誠信為本;穩妥謹慎,循序漸進;與時俱進,靈活變通;富人情味,重情守義。在這一理念下,陳有慶縱橫商界多年,即使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很少招致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僑界典範:赤子之心為僑服務

作為著名僑領,陳有慶在海外華人圈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號召力。他先後擔任過多個商會組織的會長,在僑界發揮了領軍人物的作用,貢獻良多。

多年來,陳有慶一直致力於推動大陸與香港、台灣地區乃至世界範圍的交流與合作。 1975年,六位香港銀行家發起組織了同業團體“志同會”,不久陳有慶也加入進來並成為最活躍的成員之一。當時,中國銀行準備邀請香港銀行界人士組成旅行團訪問內地,陳有慶收到邀請函之後率先答應,並被同行一致推舉為訪問團團長。這次訪問,是香港銀行界在1949年後最早正式組團到內地交流,意義十分重大。陳有慶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成為了團友一致信任的團長。 1983年,陳有慶再次率團訪問北京,此訪使陳有慶及其訪問團成員有幸成為了最早知道香港將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人。

1995年,陳有慶肩負起自1983年訪問北京後最重要的任務——以團長身份率領志同會訪問台灣。當時大陸和台灣幾乎沒有交流,香港雖然和台灣來往相對頻繁,但銀行界從未有過代表團訪台,特別是志同會這次訪問台灣,會員中有大陸中資銀行的代表。當時,兩岸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大家對訪問能否成行都比較擔憂。後來,在陳有慶的多方周旋下,所有的參加者最終都獲得了通過。

1998年,陳有慶出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第41屆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成立於1900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華商組織。當時正值香港回歸祖國的過渡期,政府和民間對落實“一國兩制”沒有經驗,加上又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屢創新高,社會氣氛低沉。作為商界領袖,陳有慶充分發揮香港中華總商會的作用,廣泛動員商界人士,全力支持新成立的特區政府:通過舉辦座談會、諮詢會、研討會,加強與其他商會的溝通;聯合香港中華廠商會、工業總會、香港總商會等香港僑界社團,大力支持政府推出多項減稅、退稅和凍結收費項目等措施,配合政府穩定和繁榮經濟;與香港十多家商會和社團聯合發起籌辦“香港是我家”活動,與近300多個社區組織合辦一系列節目,營造樂觀和積極進取的社會氣氛。應該說,陳有慶在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陳有慶還積極促進僑胞社團的交流。 1981年,陳有慶和廖烈文等潮籍領袖在香港創辦了首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國際潮團聯誼年會自創辦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30多年來從未間斷,年會舉辦地點遍及全球各主要國家,國際潮團總會已經成為天下潮人共同的盛會,更是海內外潮團共同擁戴的一面旗幟。

世界華商大會作為全球華商兩年一度的盛事,目的在於為海內外華人、華商提供一個寬闊的發展平台。 1991年,陳有慶積極參與了首屆世界華商大會的組建。 2009年,作為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的陳有慶再次率規模龐大的僑商會代表團,赴馬尼拉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為了加強香港僑團的凝聚力,2004年香港各僑界社團組織聯合組建了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由於德高望重,陳有慶被推選為創會會長,2006年陳有慶又蟬聯第二任會長。

愛國愛港:參政議政獻計獻策

陳有慶認為,華僑在國家的對外發展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一直以來,不論以何種身份到國外活動,他都積極向當地的朋友講解中國的發展,以增進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信心,從而鼓勵他們投入中國的經濟建設。對於多年來盡心盡力服務華僑、服務國家的陳有慶,國家也給予他特別的重視和尊重。

1984年12月19日,陳有慶作為觀禮團成員,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儀式,見證了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時刻。在陳有慶看來,簽署聯合聲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彰顯了中國的尊嚴和日益強大,深切地感到這一天來之不易,這更加激發了陳有慶服務祖國的熱情。

1988年-2008年,陳有慶連續四屆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此期間,他積極參政議政,先後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通過香港為內地吸引海外投資、爭取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市場等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

對於能夠連續四屆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有慶感到特別榮耀。他說,“能代表香港市民參與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是崇高的榮譽和重大的責任。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不但要傾聽港人的訴求,還要了解內地的經濟和民生,這樣才能提出中肯及合乎國情的建議和意見,為國家的立法工作出謀獻策。”

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特別授予陳有慶“金紫荊星章”,以表彰他的愛國愛港精神以及為祖國和香港地區作出的貢獻。

情系桑梓:回報家鄉熱心公益

1983年,陳有慶隨父親陳弼臣回到家鄉潮陽峽山。陳氏父子捐建了峽山學校,旨在為當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 1985年,父子二人率領泰國六十多人連同香港好友主持學校的開幕儀式。在陳氏家族的帶領下,很多潮籍的僑胞紛紛返回潮州,陸續興建了醫院、道路和學校,促進家鄉的發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陳有慶和不少香港僑領來到災區了解災情,看到同胞受難,陳有慶心中十分難過,於是他帶頭倡議並聯名致信中央政府,請求批准動員海外華僑援建北川中學。這個建議很快得到批准。陳有慶又帶頭捐款,並運用自己在僑界的影響力,廣泛呼籲僑領和各界人士踴躍捐款。他自己帶頭捐款300萬港元。 2010年8月,新北川中學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

陳有慶表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只要大家充滿愛心,願意為他人送去溫暖,加上有適當的引導和組織,有法治的保障,我相信,內地慈善公益事業一定會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