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印記——龍舟競渡 戲水祈福

“無龍舟,不端午。”

端午扒龍舟是廣東地區的傳統習俗之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前後,珠三角水鄉村落都會舉行扒龍船活動。

▲扒龍舟

其中,有史可究的廣州天河車陂龍舟文化已150多年曆史。車陂龍舟活動保留了起龍、采青、賽龍、藏龍、散龍等傳統步驟,以鬥標(競賽)、招景(趁景)、吃龍船飯等形式進行,堪稱廣府龍舟文化的典型代表。車陂龍舟文化於 2017年5月被正式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河區車陂街黨工委書記楊建新說,車陂龍舟不僅保存了傳統龍舟文化的原汁原味,且是廣州僅存的一個熱鬧如初的龍舟盛會。這幾年來車陂街黨工委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車陂龍舟文化以“黨建引領,特色挖掘,公益造血,參與引導”的方式,大力開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出“龍舟+ 文化保育”“龍舟+ 生態文明”“龍舟+ 融合發展”等,形成新時代新的文化品牌,給車陂傳統優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鄉村振興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不竭的動力。

▲范陽簡龍舟隊

2018年6月12日,車陂龍舟賽開鑼,來自車陂的12支龍舟勁旅在龍溪橋和沙美橋之間上演雨中競渡。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范陽簡龍舟隊勇奪桂冠。

在龍舟節期間,少不了吃龍船飯,龍船飯在車陂招景日尤為豐盛。各姓氏的族人在祠堂裡宴請親朋好友,各家開至數十甚至上百席。

▲龍船飯

車陂的第一場龍船飯從車陂龍舟賽開始。賽事結束後,獲得今年車陂龍舟競渡第一名的范陽簡龍舟隊抬起獎品——一隻壯實的脆皮金豬,喜氣洋洋浩浩蕩盪地回簡氏祠堂祭祀。此刻的簡氏祠堂張燈結彩,炮仗迎門,大排筵席。而大廚們正在祠堂廚房緊張地準備著豐盛的佳餚。以前的龍船飯,是每個扒仔(劃手)自家舀出一碗米,夾米落鍋。隨著經濟發展,如今的龍船飯早就無需顧慮份量,而是由村集體以及村里的善長仁翁齊齊捐資贊助,除宴請本村鄉親外,也有大宴四方的。遇上熱情的村民,還會邀請你一同分享這份喜慶,共享龍船飯。據說,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龍船飯

與車陂龍舟賽競渡不一樣,廣東順德杏壇鎮龍潭村的扒龍舟活動多了一些民間信仰色彩。

▲龍船飯

相傳在南宋咸淳年間(1265年前後),在西江上游悅城龍母廟內的龍母娘娘突感寂寞,於是將身體縮小跳上江面上漂浮的一塊木頭,順江而下來到龍潭湧。龍潭人陳德公捕魚時誤將木頭撈起,便隨手丟向湧心,但這木頭始終流回魚繒裡,德公因此撈不到魚蝦,不禁焦急起來,並隨口說道:“木頭啊,木頭,如果你有靈,就保佑我捕到魚蝦,我會把你供奉起來。”之後陳德公竟然真的大獲豐收,後夢中得知是龍母娘娘顯靈,遂為龍母建廟供奉。之後,龍潭村便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初八稱為“龍母誕”,並逐漸演化為今天混雜多種文化風俗的民間節日,當地人稱之為“水鄉節”,每年都會吸引幾萬名遊客前來圍觀。

▲龍船飯

其中,龍船朝拜歷來都是龍母誕的重頭戲,各地龍船匯集龍母廟前,卸下龍頭、龍尾,抬到龍母像前的神案參拜,並抬著龍頭、龍尾在神像前走一圈,點頭參拜,感謝龍母一年照應,祈禱來年順風順水。

後來,龍母誕的活動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的拜龍母祈福、彩龍巡遊,還有遊龍潑水、尋味水鄉龍潭美食展以及萬人龍船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