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村落,
大家可能会想起肇庆市高要回龙镇的
黎槎村、澄湖村。
其实,在回龙镇的香炉岗东北麓,
还有一座始建于
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
具有清代广府村落特色的
广东省古村落——槎塘村。

槎塘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全村有80多户村民,共350多人,
是当地的华侨村。
村民均为附近村移居于此的
苏、蔡族人后裔。
槎塘村曾荣获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槎塘村依山傍水,
前面是一湾池塘,
后依一座山丘,
村子既圆又方,
整个村庄仿如一张“大棋盘”。

下面一起走进槎塘村,
感受一百多年前
广府村落的建筑文化,
感受槎塘村的妙不可言!
设计布局之玄妙
槎塘村村前,
有着两眼百年历史的古井,
清澈的井水深不见底,
井面四周用花岗岩石铺砌。

进入古村只有一个门楼可通行,
门楼取名“仁义里”。
苏、蔡两姓人家混合居住,
从村里唯一的一个门楼出入。

村里的建筑一字排开、彼此相连,
最外一圈约有20间房子,
门口全部往里开。
这一排的房子同时兼顾村庄围墙的功能,
以物为墙,并设枪眼,
唯一的门楼是唯一的通道,
以此增强村庄防御性。
从第二排开始,
村屋的大门就朝外开了,
此乃布局的第一“妙”。

槎塘村地处缓坡,越往古村深处走,地势越高。古村设计者将村庄横分为十个台阶,每个台阶建一行房屋;纵向则分为七个巷道,形成一个个小方体,每个小方体兴建五—七间房屋,共有七十多个小方体近四百间房屋。这样五间或七间相连的屋为一组,每组之间以二米宽的横直巷道相隔,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前低后高的缓坡上。
最令人惊叹的是,
横平竖直的槎塘村巷道,
笔直得如同戒尺,
可以从巷口一眼望穿到巷尾,
一目了然!

槎塘村的房子均为砖木结构,
并能达到多项基本统一,
如面积基本统一、高度基本统一、
结构统一、巷道宽度统一,
村庄布局酷似一张“大棋盘”。

一百多年前就能做到
如此美观与实用兼顾的规划与布局
实属罕见,
此乃布局的第二“妙”。
一路往村子深处走,
走到第十条巷道后就是槎塘村的后山了。
山上种植着两棵巨大的古榕,
要六到七人才能合抱,
一左一右守护着古村,
此乃布局的第三“妙”。

房屋建筑之精妙
槎塘村的两姓祖堂历久弥新。
苏、蔡两姓祖堂相隔几尺,
同是花岗岩石墙脚,
用壳灰砌水磨青砖作正面墙,
均为镬耳封火山墙建筑,
其布局、结构、造型及外貌完全一样。

在屋檐下还绘着各种人物、
风景之类的壁画,
或用灰油雕出人物、花鸟等浮雕。
难得的是,
这些装饰至今保存完好,
经重新上色等处理后,
花鸟人物仍栩栩如生,十分精美迷人,
为古韵悠悠的古村注入了生命力。

古村景致之美妙
遗留下不少“私房”。
透过破损的玻璃窗,
看到室内依然保留着主人离家的样子。
据村民介绍,“私房”特指大户人家的房子,普通村屋不叫“私房”。在槎塘村,不少村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移居到了海外,房屋主人把房子钥匙交给自己的一房人打理,所以房屋至今完好、新净。

槎塘村,
一条不可多得的清代广府村落典范,
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一排排、一座座,
一排接一排,一组连一组,
如同棋盘般排列成行,
横平竖直,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