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降溫了 廣州人的命 都是打邊爐給的

作為一個廣州人,對冷空氣最大的尊重莫過於:“打邊爐了餵!”

在廣州,打邊爐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邊爐不是你想打就能打

在廣東,有一種火鍋叫打邊爐,和四川的火鍋、北京的涮鍋、寧夏的鍋子、江浙的暖鍋齊名。

打邊爐,正寫為“打甂爐”。

“甂”為古字,音同“邊”。 《說文解字》曰:“甂,似小瓿,大口而卑,用食”;《漢語大字典》釋為“小瓦盆”。

PS:打邊爐有“人在爐邊,圍爐而食”之意,更能體現廣東人對打邊爐嘅喜愛,因此,以下寫為“打邊爐”。

在廣州打邊爐,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必須要“看天吃飯”!如果夏天你和朋友提出:“不如去打邊爐咯?”很多廣州人會回答你:“唔係掛?甘熱!”(敲黑板!外省的朋友一定要留意了,這是一條粵語測試的壓軸題!)

廣州人說的“熱”,不僅僅是天氣熱,更多是一種神秘力量——“上火”。廣東地處嶺南多瘴氣,夏日長且高溫潮濕,導致體質濕熱、虛火旺盛,特別容易就上火爆痘便秘,廣州人稍不注意就無異於在菊花上玩火。

所以冷空氣一來,廣州人就像打開了一道塵封的美食大門,要吃一頓邊爐來慶祝一下。

對容器也很執著

廣州人如何判斷這間火鍋店地不地道,看看門口食客的爐具就能知道一二。好吃的打邊爐,一定要用傳統的砂鍋來煮食,更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食趣。

打邊爐常常是一場持久戰,講究的是一份閒情逸致。這種傳統的砂鍋保溫性極好,只要保持小火慢燉,就能讓鍋裡的食物一直保持微沸狀態,煮出來的肉和湯汁,滋味鮮醇。

廣州人真的吃火鍋底料

超愛養生的廣州人,吃什麼都要講究藥食同源,連打邊爐也不例外。打邊爐的底料,用的都是根據不同的天氣加入各種煲湯常用的藥材:冬瓜和薏米清熱解毒,蘿蔔和羊肉補氣養血,山藥茯苓益氣祛濕,老火靚湯的食材搭配在鍋底都派上了用場。

用清補的靚湯來涮食各種生鮮食材,滋補的原料通過醇香的湯底滲入到食物裡,如此一般,打一次邊爐便有如是進修一次滋補哲學。

清補涼鍋底

稍有秋燥的天氣裡,如果要打邊爐就要選頭號爆款:清補涼鍋底,性平和又滋補。清水中里面放入一些紅棗、蓮子、枸杞子、百合、沙參、玉竹慢熬,等藥材的香氣開始揮發,方能開始放肉。

再加上必備的打邊爐主角——清遠雞,濃郁的藥材味更加突出了雞的鮮味,每一口你都會覺得:“嗯~養生!”

靈芝養生鍋底

靈芝養生火鍋在很多地道的粵式農莊都有出沒,喝不慣廣東湯的朋友,一定會覺得這是黑暗料理,識貨的已經笑而不語了。靈芝作鍋底可以清熱祛火,清除體內的濕毒,具有超強的養生功效,堪稱食補裡的戰鬥機。

做好靈芝鍋底工序一點都不簡單,因為靈芝比較硬,單是用水煮,不能發揮它最大的藥性,所以需要先把靈芝表面的孢子粉刮下來,再用大火煮30分鐘後,把靈芝拿出來剪碎,再放進鍋中小火煮,最後上桌前再撒入孢子粉。廣州人:“為了吃,真的一點不復雜。”

豬肚雞鍋底

為了一個鍋底,廣州人可以煮一道菜出來,你就可以知道我們對於打邊爐是多麼的執著。豬肚雞鍋底,是一道廣東名菜,湯裡濃中帶清,有濃郁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沒錯,也是養生的。

榴蓮雞鍋底

俗話說:“一個榴蓮三隻雞”,榴蓮的滋補功效抵得上三隻雞,廣州人肯定會將“毒手”伸向榴蓮君。甘甜濃郁的榴蓮化在雞湯裡,光聽已經很吸引。吃到最後加入伊麵,簡直是吃貨界殿堂級的享受!

冇米粥鍋底

冇米粥的特點是水米交融,非水非米,亦水亦米,有米之香,無米之形,要熬上數小時才有如此境界!

吃粥底火鍋通常會選擇海鮮、牛肉,通過高溫噶粥水“浸熟”食物,吃起來會比普通的湯底更加嫩滑。

鹵水牛雜鍋底

炭爐牛雜火鍋在廣州人心目中,簡直如海底撈般的神存在,一個冬天沒有吃牛雜煲,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冬天。先吃上一大半燜好的牛雜,再開始打邊爐,“牛氣沖天”的濃郁鍋底,是重口味患者的福音!

豉汁鍋底

冬天的鰱魚特別肥美健壯,但腥味略重,不適合清淡料理。用豆豉和魚湯熬成豉汁,再加入番茄去除鰱魚土腥味,是冬日里獨有的美味!

清水鍋底

其實,打邊爐的最高境界乃是清水鍋底。由於湯底本身就清淡,所以對下鍋涮燙的食材品質要求頗高,清水鍋底的魅力在於,它忠於食物的原味,這也可以看作是廣州人對打邊爐所用食材的態度— —“鮮”。

打邊爐吃的是氛圍

打邊爐的第一個高潮應該是在開場的時候,但這個高潮卻像是潛伏在鍋底的暗流,前奏格外漫長。

一桌人圍著爐子等待鍋底沸騰,漫不經心地聊幾句家常閒話,此時此刻鍋裡的“翻雲覆雨”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味蕾神經,因為打邊爐首先上場的都是重頭戲。

鍋底一開,高潮開始上演,滑膩的水魚、鮮嫩的水蛇、肥美的走地雞、新鮮的東山羊和林林總總的海鮮,還有各種野味,這些都是廣東人冬季打邊爐的大補之物。

老廣把“吃火鍋”說成“打邊爐”,強調“打”,而不僅僅在於“吃”,著眼於一起動手的過程,在熱氣蒸騰瀰漫中,桌上的食客不再正襟危坐,二兩熱酒下肚,心情跟著鍋裡的溫度一起沸騰,熱辣辣地互傾衷腸,這才是打邊爐的美學真諦。

打邊爐的餐桌上也有獨特的禮儀,暗含著一種指揮和服從。一些需要掌握火候的食材,如魚片、嫩牛肉等,煮多久、誰來煮,需要一個權威的人發號施令——可能來自一個美食家、大廚或者我們偉大的家庭主婦。

朋友之間坐在一起打邊爐,最講究默契和飲食的修養,魚丸落水既唔可以濺到同桌食客,也不可以搶了別人放下去的最後一片肥牛。想知道這個人能不能深交,和他打一次邊爐就知道。

有人曾說過,你想打邊爐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約的人,一定對你好重要!打邊爐,對於廣州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裹腹,更多的是一種廣式獨有的瀟灑坦然態度。

因為在廣州路邊、在天台、在大排檔、在家裡,都可以找到滾燙又美味的那份圍爐情懷,我們不要求環境五星級標準,我們所執著的所謂儀式感,只是廣州人獨有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