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給廣東人一個湯煲 他們可以煲了整個地球

吃貨妹有北方的朋友

常常被廣東人的祛濕湯、解暑湯、

去燥湯……弄得暈頭轉向

嘿嘿,在我們廣東生活就是有這個特性:

春天時要喝湯,夏天時要喝湯

秋天時要喝湯,冬天時也要喝湯!

廣東人血液裡,流淌的都是湯

無論你問誰,本地廣州人,或是隔得比較遠的潮汕人,又或者是周邊的東莞人、佛山人,他們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對啊,我們就是得喝湯。

從別的省份過來廣東的人,一開始都不能理解,不就是湯嘛,找一口鍋,放入食材,再加入水,然後煮上一會兒,湯就成了,怎麼會讓廣東人一直把湯掛在嘴邊呢。

這麼想的人,吃貨妹敢肯定,他一定是還沒喝過廣東人煲的湯。

廣東人煲湯,很有學問

廣東人煲的湯,講究的是一個詞,老火。一鍋湯的味道要好,火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大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長時間慢煨,煲出來的湯,才會即清澈又濃醇。這絕對不是隨便隨便開火煮一下就能完成的事。

煲湯的師奶們,從她們開始掌握這門手藝時,就牢記著老人家常嘮叨的“三煲四燉”。也就是說,一鍋老火靚湯,要花三個小時煲成湯,又或是花上四至五個小時燉成湯。每一次煲湯,食材一定要新鮮,中途不可以加水,慢慢熬,才能熬出老火靚湯。

更為神奇的是,廣東人煲湯,除了加食材,還會加入藥材。什麼玉竹、夏枯草、生地、芡實、當歸、冬蟲草……師奶們數起這些藥材的名字,儼然一副老中醫的神態。只要你說想要煲個湯來喝,她們就能立馬給你指出各種最佳的材料搭配菜譜。

這些搭配,也絕不是隨意的決定。這裡面,可是有大學問的。春夏季的話,喝湯就以防暑降溫、利水祛濕為主,木棉花煲肉、冬瓜煲豬骨,是很常見的家庭主流湯。秋冬季的話,則以除燥進補為主,霸王花煲豬肉、花旗參煲雞,也是再常見不過了。

什麼季節喝什麼湯,就像一條條定律一樣,牢牢地刻在師奶們的腦中,把當季的蔬果瓜菜,再用藥材、乾貨稍加搭配,就是最好的美味。

這裡吃貨妹也送你一份私人湯譜,常喝常煲包你靚爆鏡~

有湯的存在,餐桌才會完滿

廣東人常說,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吃飯的時候沒有湯,是絕對不可以的!

讀大學的時候,有個從汕頭過來的男同學,每個週末就自己在宿舍煲湯。他說,他在家真的不做菜的,可是,來廣州後,發現不喝湯實在受不了。但每天點上一個老廣靚湯,學生黨又沒那麼多飯錢,只好自己動手煲了。

家住東莞的敏敏說,每次打電話回家,她媽問的最多的一件事,呢個星期返唔返屋企啊。敏媽媽時常覺得自己的女兒,之所以吃得面色蠟黃、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就是因為在外面吃不好,沒湯喝!

7月的時候,有個朋友去了魔都上海打拼。聊天的時候,他覺得最慘的不是加班、不是住宿、不是一個人,而是沒有湯喝。我至今還記得,他在微信的另一端,說起廣州的老火靚湯時,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到他滿滿的想念。

傑仔是個地地道道的廣州仔,坐上任何一條地鐵線,他都知道在哪裡出站,就可以找到好吃的、好玩的地方。每次他媽媽都會打電話,問他今晚回不回家吃飯,若是晚點才回,傑媽總會給他留湯。他說,我媽媽廚藝不好,也不會煮很多菜式,可是,她煲的胡蘿蔔玉米排骨湯,是我的最愛。

吃貨妹每天在公司點外賣吃,時常是就著飲料吃下去的。加班回到家,看到朋友圈有人曬靚湯,我就會羨慕得很。我時常和身邊的人開玩笑說,如果能遇到一個會煲靚湯給你喝的男人,那就嫁了吧。

我們幾個到現在還沒遇到這樣的男人。但我們對湯的熱愛,一直就沒有停過。每天每天,吃飯的時候,能喝上一碗湯,就很是滿足。大概,每一個廣東人的血液裡,流淌的,都是那從小到大最熟悉的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