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親戚不共財 共財斷往來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老祖宗常講“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我們也總說“談錢傷感情。”

眾生皆凡人,貪念皆有之,在金錢面前,人很難保持理智與淡定。

哪怕是關係再好的親戚,也會因為利益上的糾紛而老死不相往來。

從古至今,無數因金錢而導致關係土崩瓦解的例子在告訴我們,金錢是萬能之首,也是萬惡之源。

01、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江蘇一名10歲的女孩,母親車禍身亡,哥哥、父親也在早些年去世。

她沒有爺爺奶奶,沒有外公外婆,也沒有兄弟姐妹,只有父親母親兩邊的親戚。

小紅的母親留下了100多萬車禍賠償金及不少存款,還有一套拆遷款高達幾百萬元的房子。

在小紅母親車禍身亡當天,七大姑八大姨全湧了出來,爭著操辦喪事,爭著要當小紅的監護人,將照顧了小紅7年的繼父當做“外人”趕了出去。

成了孤兒的小紅置身於紛爭中,無人照料。

最後,法院決定由小紅的繼父來照顧小紅,巨額遺產也只能等小紅成年後由本人自行支配。

曹雪芹寫過一句名言:在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

是啊,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親戚間的人情味,越來越淡;眼睛裡的銅錢味,越來越濃。

錢不是臭不可聞的東西,但是人可以是“認錢不認人”的主兒。

不與小人同財,也不要和親戚共財。究竟是想照顧你這個人,還是看上了你這筆錢,真沒人說得清。

02、親兄弟,明算賬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真人事例:

兩位叔叔,因為早年的經濟糾紛,雙方對彼此一直有意見,但是礙於兄弟關係都沒有挑明。

有一次,一個小矛盾激化了雙方,新仇加舊恨,兩個家庭大打出手,叔叔皆受重傷。

事已至此,兄弟關係就此決裂,再無來往,爺爺也因此大病一場。

從此,一個大家子幾十號人圍一桌吃飯嘮嗑,談天說地的溫馨畫面,再也不復見。

錢是最能考驗人性的工具,而人性又是最經不起考驗的東西。

大家都是獨立的社會人,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得對自己的錢財負責。

這不是市儈,是責任。

當代人對於婚姻的最大擔憂是人財兩空,於是越來越多夫妻選擇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這不是現實,是保障。

都說現在欠錢的是大爺,要錢的是孫子。無論好朋友還是親戚,借錢打借條,天經地義。

這不是無情,是基本。

對錢財不馬虎,人生才更明亮。

03、財不露白,貴不獨行

《西遊記》第16回中描寫了一段故事。

唐僧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院主老僧拿出自己的寶貝跟唐僧炫耀。

孫悟空按捺不住,拿出唐僧的袈裟與之一比高下。

三藏告誡,“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

孫悟空卻納悶:“看看袈裟,有何差錯?”

沒想到那院主老僧看了袈裟後動了姦心,想據為己有,竟與眾僧合計,夜里火燒唐僧師徒。

後來,師徒二人雖然脫離了火海,但袈裟還是被黑風山怪竊走了。

人可以不看僧面看佛面,但是金錢,卻不看僧面不看佛面。當金錢的力量足夠大,它便是摧枯拉朽的。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藏富,懂得“悶聲發大財”。

在沒有自己富有的人面前炫耀,會讓人不舒服;在比自己有錢的人面前擺闊,會讓自己不舒服。

一個人的財富,不要一根大金鍊子來撐場面,不需要昭告天下自己有多富有。

所謂“人前不露怯,遠足不露財”。

人生是海,金錢是船夫。如無船夫,度世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