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話題——全球首次 冷凍海鮮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發布消息,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以往在外包裝檢測出來是病毒核酸,相當於病毒的’殘骸’,活病毒相比於病毒’殘骸’的傳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話,很難結合到細胞的受體,從而難以侵入到人體內。”

為何之前沒有分離到活病毒卻有感染者?

“通過接觸冷鏈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觸的時候病毒還是活的,只是之前沒有檢測出來,但到後面的檢測出來之後,已經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殘骸’了,核酸就是一個病毒的成分。”林炳亮說。

冷凍海鮮還能夠買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完全並不需要緊張,中疾控表示,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7月22日,遼寧大連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最早被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的案例之一,石某男性為某海產品加工企業員工,該企業從事進口及國產水產品加工、冷藏等業務。青島此次疫情溯源為青島港9月24日確定的兩名無症狀感染者董某某與陳某某。兩人均為青島港大港公司裝卸工人。

疫情防控重點已轉向“人、物並防”

中疾控表示,此次發現也提示在防範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鏈物品將病毒輸入的風險。

10月16日,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印發《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生產操作規范建議(第六版)》,提出邊境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邊境快件處理場所等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要加強消毒、通風等工作,嚴防境外疫情特別是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

關於秋冬季節的疫情防控是否需要重點關注進口冷鏈食品和跨國快遞?林炳亮表示,不單是在秋冬季,每個季節都要注意嚴防國際物流,因為國際物流快遞物品處於密封狀態,不會暴露在日光、紫外線等外界環境下,可以更長時間存活,尤其是冷鏈食品,因為冷鏈本身就是在冰凍環境下,處於低溫的狀況,所以每個季節都要重視。

林炳亮指出,病毒存活是跟氣溫、濕度是有影響的,但並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但病毒在冷鏈這種低溫的環境下,存活的時間確實要更長。但是在冷鏈環境下具體存活時間要長多少,暫時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

目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重點已從“防人”轉向“人物並防”。 9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出,對2020年5月1日以後進口的增量冷鏈食品,必須在其產品外包裝上加貼“冷鏈食品溯源碼”。 9月28日,北京市商務局通知相關進出口企業,要加強境外源頭防控,主動規避從疫情嚴重地區進口冷鏈食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進口食品各項替代方案。

林炳亮提醒,應盡量避免海淘、代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地區的商品。通過電商、微商等渠道購買的生鮮產品,快遞外包裝如未消毒不要帶入室內,接觸外包裝及生鮮食品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