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 美國人又開始囤貨了 多州這樣紀念“哥倫布日”

金州資訊報導,據官方周一晚間確認,一名25歲的內華達男子成為美國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的病例,而且第二次感染的病情比首次還要嚴重。

這一病例通過週一發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披露。據報導,這名男子已經從第二次感染中康復,他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與第一次相比少有變異。

兩次感染之間相隔了6週。這名男子首次檢測陽性是在4月,症狀包括咳嗽和鼻塞。他之後康復,5月時檢測呈陰性。但是在5月底,他因發燒、咳嗽、眩暈症狀前往急診室。 6月初,他新冠檢測再次呈陽性。

這名男子的例子給醫學界提出警告,即人們在感染新冠之後能保持免疫多久,以及疫苗的有效性究竟如何。

目前全球共有22個記錄在案的新冠复陽病例,而就第二次感染症狀比第一次重而言,這名男子是全球第二例。但實際上不清楚一共有多少二次感染病例,以及發生的有多廣泛,因為很多人一直無症狀,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或者確切知道自己是否是第二次感染。

另訊: 美國人又開始囤貨了 除了疫情還因為這一點

金州資訊據《今日美國》週一報導,美國人又要開始一波“囤貨潮”了,就像疫情剛開始時那樣。不過,除了擔心疫情在秋冬抬頭,民眾也擔心大選結果引發的騷亂。

維蒙特州的Leslyn Hall就計劃,趕在10月底前囤一些貨。她的購物單上包括牛奶、豆子、大米等,計劃囤夠2-3週的量。 Hall指出,儘管佛蒙特州的疫情不算嚴重,但超市貨架仍然經常不滿,而且像清潔用品之類緊俏商品經常缺貨。

在囤貨方面,Hall肯定不是一個人。據“體育與休閒研究集團”的調查,過半受訪者(52%)表示他們已經或計劃囤積食品和其他必要用品。主要的原因是擔心疫情捲土重來,甚至導致新的限製或關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擔心下個月初的選舉可能導致暴亂。

不過這次,消費者不太可能經歷疫情之初的嚴重短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各大超市都已加緊進貨,確保有足夠的存貨應對可能上升的疫情和節日季的到來。

一些跡象顯示,超市銷售已經開始走高。數據公司Envestnet Yodlee指出,10月6日當週,民眾每去一次超市平均花費是72元,比前一周高了11%,這創下6月以來的新高,也是1月以來第二高的水平。

其他值得注意的趨勢還包括網購的進一步上升。 10月份,網購的日用品佔總量的17.2%,比9月增加了2個百分點。而對廁紙等熱門商品的搜索,在過去4週上漲了14%.

不過“哥倫布日”了 越來越多州改為這樣紀念

金州資訊報導,10月12日週一是“哥倫布日”,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州和地區將這一天改為“原住民日”,而不再慶祝“哥倫布日”。

今年,亞利桑那州和維吉尼亞州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目前,已經有14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改變了這一傳統。近年來,更多民眾傾向於反感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對美洲原住民的殘暴,將“哥倫布日”改為“原住民日”,紀念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

今年的慶祝與夏天以來族裔抗議交織在一起。週日晚間,抗議的熱點城市之一波特蘭再度爆發暴力事件,起因就是有人發起“原住民日之憤怒”的抗議。遊行的民眾推倒了前總統羅斯福和林肯的雕像。

在今年的“哥倫布日”聲明中,總統川普沒有直接提及“原住民日”。他表示,“不幸的是,近年來,極端分子尋求破壞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遺產。他們想要談論他的失敗而非貢獻,他的殘暴而非發現,他的罪愆而非成就。”

哥倫布日是每年10月的第二個週一,自1971年起成為聯邦節日。這意味著非必須的聯邦政府辦公室大部分會在當日關閉。不過,各州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承認這一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