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面色差 五顏六色 推薦 5 道飲食調理好氣色

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前一個晚上睡得不好,或者是熬夜學習、通宵打遊戲,又或是瘋狂追劇,往往第二天早上都會​​顯得無精打采,兩眼無神,腳步虛浮。

這時認識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往往會問,“你臉色怎麼這麼差,昨晚幹嘛去了。”、“面青青咁,是埋有咩事啊?“。

有的人,可能經過兩三天的休息之後,身體狀態調整過來了,面色也就慢慢恢復正常了。

而有些人,可能平時不太注意這些生活上的細節,還是該玩就玩,平時飲食又不節制,慢慢的發現面色越來越“不好看”,可是又不想放棄原來的生活方式,於是出現了網絡上所謂的“敷最貴的面膜,熬最晚的夜”的現象。

然而面色差是一件小事嗎?靠敷面膜真的可以改善面色嗎?讓我們來看看中醫對於看“面色“的認識。

中醫看“面色”

中醫中的四診之一就是“望診“,古語有云:“望而知之謂之神,問而知之謂之聖,切而知之謂之工。”望診位於四診之首,可見望診的作用有多麼的大。有經驗的老中醫往往通過初步的望診就可以基本掌握病人的病情。

“望診”的重點就是看一個人的面色、神態來判斷這個人精氣神充不充足,五臟氣機是否調和。

臉在中醫看來是一個反應人體內在的重要的窗口,臉上分佈著眼、耳、口、鼻、舌五官,對應著肝、腎、脾、肺、心五官。因此臉色的變化,往往可能與內臟的功能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寫道:“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舌;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

中醫認為五色入五臟,人體正常的面色應該是青、紅、黃、白、和透明色互相融合在一起的顏色,而不會是某一種顏色單獨顯示出來。

正常的面色或者健康的面色當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而當臟腑發生病變時,面色的平衡也會被破壞,從而凸顯出病變的髒腑的顏色。

比如面色發黃——黃為脾胃的顏色,說明脾胃的功能出現了問題,一般多表現為​​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好,甚至出現面黃肌瘦、體重下降。

面色發青——青為肝膽的顏色,說明肝膽的功能不足了,平時可能情緒不振,低落,甚至抑鬱,甚至免疫功能也會下降。

面色發白——白為肺的顏色,說明呼吸系統的功能不好,可能平素容易感冒,或者平時易發咳喘。

面色發黑——黑為腎臟的顏色,說明腎臟的功能不好了,平時可能容易腰酸、背痛,容易疲勞、無精打采,嚴重者腎臟的通調水道的功能也會出現問題,從而出現水腫的現象。

面色發紅——紅為心脈的顏色,說明心腦血管出現問題,要警惕高血壓、中風的風險。

如何調理、改善面色呢?

1、尋醫問診

首先面色反應的是體內臟腑功能的失調,這與個人平時的工作、休息和飲食規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要想調理好五臟,回歸正常的面色,首先就要回到健康、規律的生活規律上來,比如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暴飲暴食、不抽煙喝酒、飲食清淡、適量的鍛煉等等。

甚至可以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的風險。

正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疾病的發展往往是有先兆的,面色的改變就是體內臟腑發出的警告,提示體內已經出現了問題,如果再不進行及時的干預,等到問題進一步發展,小病積成大病,可能就會失去最好的治療時間,從而給身體留下隱患。

2、中醫調理面色

面色的變化是我們體內臟腑功能失調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可能這些變化用抽血化驗等檢查暫時發現不了異常,但是身體的不適卻是真實存在的。

西醫把這種區別於健康,但又沒到發病的階段稱為的“亞健康”,西醫往往並沒有非常重視這個方面的治療,治療手段也比較單一和僵化。但是中醫卻認為這是治療的最好階段。

《黃帝內經》有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不是說已經生病的就不用治療,而是強調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只有把疾病消滅在了萌芽階段,沒有給患者造成傷害,這才是高明的醫生。

在這方面,中醫有針灸、推拿、中藥調理等多種方法,通過補虛洩實、調理五臟陰陽的平衡,來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狀態。人體臟腑一旦陰陽平衡,面色自然就不會差啦~~

3、飲食調理

除了積極的尋醫問診之外,在平時的飲食調理上也可以加以積極的干預。而中醫在膳食調養上有著一套獨到的經驗。

《黃帝內經》雲:“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1.面色青

面色青的人,對應著肝膽的問題,肝性喜急,故食甘物而取其寬緩之性,《內經》中推薦的食材有粳米、牛肉、棗、葵菜。

推薦飲食——牛肉紅棗湯

材料:牛肉250克,紅棗20克,精鹽適量,料酒適量,薑片適量

做法:將牛肉切塊合紅棗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放入料酒、薑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少許鹽。

功效:補中益氣、滋養氣血、提高免疫力。

2.面色紅

面色紅的人,對應著心脈的問題,心性喜緩,故食酸物而取其收斂之性,《內經》中推薦的食材有小豆、狗肉、李子、韭菜。

推薦飲食——綠豆海帶粥

材料:綠豆、海帶絲各100克,米適量

做法:將海帶絲剁碎與綠豆和米一起煮成粥

功效:降壓調脂。

3.面色白

面色白的人,對應著肺腑的問題,肺喜氣逆,故食用苦物而取其宣洩也,《內經》中推薦的食材有小麥、羊肉、杏子、薤菜。

推薦飲食——清燉羊肉湯

材料:瘦羊肉500克、白蘿蔔200克、花椒適量、生薑適量、鹽少許

做法:蘿蔔切條、羊肉切塊,一起放入砂鍋,加入清水適量,加入花椒、生薑,小火慢燉,直至羊肉熟爛,加入鹽少許。

功效:補肺益腎,暖中散寒。

4.面色黃

面色黃的人,對應著脾胃的問題,而腎為胃關,咸能柔軟以利胃關,關利則胃氣行,因此可以食用咸物來通利胃氣,《內經》中推薦大豆、豬肉、栗子、藿香。

推薦飲食——紅棗豬肉湯

材料:梅花肉350克、紅棗20克、生薑3片、鹽少許

做法:豬肉切厚片、紅棗去核,與生薑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小火慢燉一個半至兩個小時。

功效:補虛強身,滋陰補血。

5.面色黑

面色黑的人,對應著腎臟的問題,腎性喜燥,故食辛物而取其津潤之性,《內經》中推薦黃黍、雞肉、桃子、蔥。

推薦飲食——鮑魚燉雞湯

材料:鮑魚300克、烏雞一隻、姜適量、鹽適量

做法:雞洗淨切塊放入鍋中,將鮑魚連殼一起放入鍋中,清水適量、加入生薑幾片大火轉小火燉1個小時,到雞肉熟爛。

功效:養陰生津,補益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