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年味——江門老街坊的過年回憶

穿新衣、圍爐夜話、葉子糕……

無論習俗和傳統怎樣變遷,年,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過年時,一家人團聚,親戚朋友互相拜年,都有著人情溫暖。話說回來,年味究竟是什麼呢?僑鄉江門的幾位老街坊聚在一起,話當年。不知海外的五邑老華僑們,是否還記得兒時家鄉的年味呢?

▲年味少不了的煙花回憶

年是熱鬧而華麗的

林浩然是一位“50後”,在他的記憶裡,年是熱鬧而華麗的。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過年的時候才會有好吃的、好玩的。” 林浩然回憶,“我們那時有句話’孩子盼過年,大人愁沒錢’。”當時還是孩子的林先生可沒有理會大人的憂愁,反而是等待著過年的歡樂。

過年會有新衣穿。在林浩然的記憶中,家裡會貯著布,等快到新年時再將布做成新衣服。貯的布也多是紅色,因為過年穿紅色喜慶。而在大年初二後,穿過的新衣服便會被保存起來,留著大日子或赴宴時再穿。 “穿到很舊了才會作為平常衣服穿,平日里穿的衣服誰身上沒幾個補丁。”

不過,過年的氛圍可不是從穿新衣開始。 “我們當時流行小年夜,在那天我們會有祭灶,會做一些傳統美食,炒米餅、糯米餃、糖餅……我小時候可愛吃了,現在很少見到咯。” 林浩然感嘆。

▲炒米餅是一種嶺南特色美食
▲圖為身著傳統服飾的女孩和老人家在打炒米餅

小年夜圍爐夜話

對於過年,年近50歲的林玉珍記憶最深的就是小年夜的圍爐夜話。

“有些像守歲的性質,不過卻是在小年夜,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廿三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小年夜的圍爐夜話往往發生在未婚女性群體中。 “三五知己名正言順地聊通宵。”

林玉珍回憶,小年夜的圍爐夜話內容沒限制,天南地北、少女心事都會聊,而且還不會有人來打擾。夜話活動會一直延續到天明。 “太陽出來了,就相繼倒在床上,聊天聊了一夜,困極了,睡得可熟了。”

也就是從小年夜開始,過年氣氛逐漸濃厚起來。 “有些地方說是過了臘八就是年,而我們就是從小年夜開始的。”

▲舞龍舞獅是新年最熱鬧的事

利是錢和葉仔糕

過年孩子最盼望什麼?新衣服?好吃的?雖然這也有之,但最為孩子期待的就是利是錢。

“那時的利是錢不是現在​​有個紅包裝著的,大多數都是拿了一張紅紙,把錢包在裡面,小孩子們一拿到,說幾句喜慶話就會歡天喜地地去買糖吃。”“40後”的何榮炎說,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利是錢更像是長輩對孩子的一份祝福,給得不會太多,可能只夠買一兩顆糖,但孩子會很開心,也會格外珍惜這份利是錢。 “反而現在給的利是錢多了,孩子不怎麼珍惜。”

回憶過去,何榮炎覺得那時給利是錢也有幾分讓小孩自行理財的意思,“傳統智慧就隱藏在一舉一動間,可能你做了也沒察覺,但就是讓你變得更好。”

除了利是錢,令何榮炎懷念的還有一種叫葉仔糕的過年食品。 “就是一片葉子上有一塊白色糕點,糯糯的,裡面會包著糖、花生和芝麻之類的。”何榮炎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款食品逐步從生活中消失。 “現在很多傳統在消失,也許是時代進步的代價。”

▲現在的派利是都會將錢包進利是封,也是一種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