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陳偉南陳幼南父子兩世紀 書寫拳拳愛國心

去年10月19日,潮州市陳偉南文化館舉行項目動工儀式。百歲高齡的香港實業家陳偉南攜家人出席了動工儀式。這是他數十年來捐建的無數公益項目之一。

陳偉南和陳幼南父子倆,一個致力於家鄉公益項目的捐資,一個奔走於廣東及粵東科教事業的推動,兩代人為提升潮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快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日前,記者在香港專訪了這對父子,聽他們講述殊途同歸的愛國心路。

香港慈善家陳偉南、陳幼南父子。資料圖片

見證祖國興衰 牢記家國情懷

 陳偉南1919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安沙溪鄉。生於舊中國內憂外患的年代,經歷過日本侵略的戰亂,以及中國剛解放受到西方封鎖的困難,這些讓陳偉南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國家不強,就要被欺辱!

陳偉南至今還深刻地記得日本佔領香港時的感受,“在路上遠遠地看到日本人,我都會繞很遠的路,避免和日本人接觸。”當他聽聞潮州祖屋被日本佔據,對日本人的恐懼感加深,“見到日本人肯定會害怕,會跑。”

1937年,時年18歲的陳偉南赴港謀生,當過店員和小販。 1942年香港淪陷後回鄉務農。 1946年再度赴港,開始艱苦創業,先後創辦了香港星洲膠業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業有限公司。

饒宗頤書寫的陳偉南的座右銘。資料圖片

 “潮州人最大的特性就是勤勞能吃苦。”陳偉南說,舊時的潮州,地少人多,於是有很多人漂洋過海離開家鄉謀生,這群人多數不識字,他們只能做許多人都不願意做的活。

100個在外謀生的潮人,只有1個最後成功了,而這個人必然是非常努力的。陳偉南說,潮人將積累下來的錢拿去做小生意,從小做到大,但刻苦耐勞是成功的前提。

陳偉南說,由於父輩們嚐過不識字的苦,於是他們對子女們的教育十分重視,總是想辦法讓孩子讀更多的書,如今在香港的潮籍第二代文化水平都很高。

陳偉南內心始終有一個強烈的家國情懷,兒子陳幼南在加拿大、美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父親囑咐下回到香港承接事業,現已成為香港知名企業家,日前獲得銀紫荊星章;如今,孫子也在公司發展,成為父親的獨立助手。這些成績都讓這位百歲老人感到十分滿足。

看到祖國日漸強盛,在世界地位舉足輕重,陳偉南非常欣慰。他說,如今愛國愛港的香港同胞為廣東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對於在外拼搏的潮人而言,國家的強大,就是他們生存發展的強力後盾。陳偉南還時常勉勵港澳年輕人,要明白“沒有國哪有家”的道理,積極為國家、為粵港澳地區的科創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嚴守“三不”原則 捐資已超1.5億元

1984年10月,陳偉南應邀返回母校韓山師範學院,這是他闊別家鄉近40年之後,首次踏上家鄉的土地。他為改革開放的新風氣而感到欣慰,但也為家鄉教育狀況落後而著急。

當時,支離破碎的舊祠堂,仍作為小學教室,光照很差,連風扇都沒有,數十名孩子就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求學。 “看著就讓人心疼。”家鄉的所見所聞,讓陳偉南產生了反哺桑梓的念頭。

於是,陳偉南在當地捐建了一所佔地12畝的現代化小學,後來他又投入6000多萬元捐建了佔地130畝的寶山中學,現有學生4000人。至此,陳偉南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無私襄助之路。他的捐資不單在潮汕本土,在國內許多城市,都有一宗宗項目。

“我的財富在當地不是數一數二的,但我能力所及地做慈善。”信奉“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陳偉南,數十年如一日將慈善和公益當成自己的天職。他捐贈嚴守“三不”原則:不等提出,主動捐贈;不圖留名,重辦實事;不提要求,無私奉獻。

據中國潮州政府網信息顯示,陳偉南為了祖國繁榮富強、家鄉文教昌盛,捐資款額已超1.5億元。陳偉南的捐資中有八成是投入在教育,他告訴記者,“國家要強,首先是教育要強,如果不發展教育,根本追趕不上其他國家”。僅寶山中學,陳偉南至今已投入6000多萬元。

作為一名企業家,陳偉南深深體會到一分一毫的來之不易,他相信選擇和作出貢獻是一種福分,若每人能多參與社會工程,愛心力量是無窮的,“我總覺得我多做了點好事,我的人生價值就會不斷提高。”

陳偉南曾任潮汕三市政協香港委員聯誼會創會會長、廣州外商投資商會創會會長,還有省人大香港區代表,創立香港潮屬社團總會。 2000年,陳偉南獲得香港政府頒發的銅紫荊星章,廣東省政府頒授南粵慈善家,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這些都是對這位慈善家的高度評價。

2015年10月2日,潮州海陽縣儒學宮,陳偉南老先生為孩子們點硃砂。

子承父業搭平台  溝通海內外潮人

陳幼南是在美國、加拿大留學的化學工程博士。在父親陳偉南的感召下,他繼承了父親愛國愛鄉的精神,從美國回到香港發展,投入到國家和家鄉建設中去。

數十年間,陳幼南以關心國家和家鄉建設為己任,為潮人社團的發展、為潮人文化的發揚光大奔忙。雖然與父親是同樣的情懷,他更重視團結年輕一代的僑港澳鄉親,使之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股力量。

1998年,陳幼南創辦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並出任創會主席,廣泛團結世界傑出潮州籍青年。 2012年他接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成為香港最大潮團組織的掌門人。總會發展至今已有41個團體會員,會員人數達15萬以上。去年,陳幼南獲香港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

年輕一代的僑港澳鄉親,與家鄉沒有天然的情感。陳幼南深感“有認同才有凝聚,有凝聚才有團結”,接任總會主席之後,總會接連舉辦“潮州節”“盂蘭勝會”等活動,讓老一輩潮人回味家鄉點滴,讓年輕一代加深對家鄉文化的感性認識,深受香港市民鄉親歡迎。

2013年,陳幼南創立“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短短數年間已匯聚海內外逾2000名博士學歷的專家學者。

陳幼南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為全世界的潮籍博士建立一個網絡、平台,讓海內外潮人感覺到“鄉情仍在”。隨著發展,潮博會已成為促進廣東發展的“智囊團”。一方面,潮博會連續四年舉辦博士論壇,聚焦食品藥品、互聯網、新經濟、智慧未來等主題,不單邀請潮籍嘉賓,還邀請世界頂級嘉賓來演講參與,把博士論壇打造成極具影響力的品牌。

另一方面,許多博士都積極參與潮博會組織的活動,為家鄉作貢獻。每年大年初三,潮博會都在家鄉召集座談會,2018年出席人數超過200人。

 “潮州人多數從商,給外界的印象就是很會做生意,其實潮汕人在學術傳統方面也頗有建樹,很多外面讀書很成功的也是潮汕人。”陳幼南說,潮汕地區並非沒有人才,而是大家都走出來了,潮博會的建立,是希望能讓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潮汕,而不是只停留在潮人只會做生意的印象。

  倡導建立潮汕大學    培養高端人才

與父親陳偉南一樣,陳幼南十分關注、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陳幼南為首的潮博會大膽倡議創辦潮汕大學,得到海內外潮籍人士及家鄉領導的積極響應。

2017年初,潮博會與潮州市政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選址在潮州市官塘鎮和鐵鋪鎮交界處。陳幼南說,之所以選擇潮州,更多源於他們的家鄉情懷。

“大家(潮人)有這個心,想回歸家鄉,希望有一個固定的平台支持粵東地區經濟發展需要,所以大家迫切希望多一間大學。”陳幼南表示,粵東目前只有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少數幾所大學,數量上遠不及相鄰的深圳、香港等地,高端人才的匱乏,已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陳幼南說,建立潮汕大學,既符合廣東省政府對粵東地區的戰略佈局,又與家鄉政府希望把粵東建設成教育重鎮的規劃不謀而合,社會各界認同度很高,他也多次奔走各地,走訪內地及海外名牌大學,聯絡潮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潮籍企業家。據悉,目前已籌集到1000萬元作為啟動經費。

陳幼南表示,考慮到大學的申辦耗時較長,他們決定先籌辦高等研究院。目前“廣東潮汕高等研究院”已完成了前期發展方向的規劃,將在新材料與工程科學、生物工程與生命科學、智能工程與控制科學、環境工程與地球科學四個方向開展研究。

“創辦一所大學絕非易事,但從政府到民間,社會各界都寄予厚望給予支持,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把它做好。”陳幼南說,人才缺乏是粵東發展的瓶頸,培養高端人才,是他們最鮮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