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沒文化,都不敢再吃月餅了!

你知道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嗎?

你知道月餅的前身是什麼嗎?

你知道月餅是從哪里傳入中原的嗎?

你知道月餅對於中秋的意義嗎?

不知道?現在就來給你科普一下有關月餅的知識。

中秋,作為中國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的節日,年年在過,形式也千變萬化,而那份團圓的情懷卻內化於心,亙古不變。

而月餅卻是這種情懷傳承的見證,佳節和月餅在歷史和生活的傳承中,成為融於我們血脈的符號、記憶和習慣。

中秋節

MID-AUTUMN FESTIVAL

農曆八月十五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團圓餅等,吃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習俗。

胡餅就是馕。漢代控制西域後,引進芝麻,胡桃,為餅類製作增添了新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也被稱為“胡餅”。

據說在唐代,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心中酥和怡”指的就是吃月餅。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

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了,它是一種對親人的祝福,是一種對吉祥團圓的期盼,更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