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年研發投入近千億 手機芯片早已自產自供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技術公司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製裁措施,報導稱目前尚不清楚司法部的調查進展到多遠,以及正在探索哪些具體的指控。

報導稱,如果調查人員認定華為有意違反美國出口法律,華為可能面臨額外的刑事處罰,強制執行公司監控或對可能涉嫌參與非法活動的個人提起公訴,以及其他潛在後果。

截至目前,華為對上述消息還沒有公開表態。華為方面則對“公司深讀”表示,對該消息暫不評論。

在4月16日,國內另一通訊商中興通訊已被美國商務部製裁,中興通訊被禁止7年內購買、出售或從事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物品、軟件或技術等交易。

被美國製裁後,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在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

相比於中興通訊,華為如也遭到美國製裁,其抵禦能力幾何?

研發人員佔比近半,研發年投入近900億元

根據華為集團2017年財務報表顯示,華為2017年實現營收6036.21億元,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4.55億元,同比增長28.1%。

從業務構成來說,華為的營收主要由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部分構成。其中,運營商業務比重高達49.3%,佔據華為“半壁江山”,2017年實現營收2978.38億元,同比增長2.5%;其次是消費者業務,佔比39.3%,2017年實現營收2372.49億元,同比增長31.9%;企業業務佔比9.1%,17年貢獻營收549.48億元,同比增長35.1%。

從業務市場分佈來看,華為中國業務佔比最高,達到50.5%,2017年實現營收3050.92億元,同比增長29%。海外業務中,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合佔27.1%,營收貢獻1638.54億元,同比增長4.7%;亞太業務佔比12.5%,2017年實現營收744.27億元,同比增長10.3%。

此外,華為美洲地區的業務佔比6.5%,營收貢獻為392.85億元,同比下降10.9%。對此,華為財報解釋稱,美洲區域銷售收入出現下滑,係受拉丁美洲運營商業務市場投資週期波動影響。

(華為2017財報披露的區域業務佔比)

華為作為通訊行業的標杆企業,以注重研發投入聞名。

根據華為2017年財報顯示,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7.4%,達到896.9億元,佔據集團2017年全年收入的14.9%,該數值較去年同比上升約0.3個百分點。此外,財報顯示,華為2017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佔據公司總人數的45%,該人數與比例與2016年持平。

而中興通訊在這一方面表現卻有所下滑。 2017年,中興研發人員共計2.89萬人,同比下降3.8%,這一數字相比2015年的研發人員數下降了2761人,減員近10%;研發投入上,2017年金額為129.62億元,同比增長僅1.57%,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例為11.91%,同比下降0.7%。

財報稱,華為2017年的研發投入方向主要為5G、芯片、智能終端等領域,目前累計獲得專利授權逾7.43萬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約6.41萬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8萬件,其中90 %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2017年研發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全資控股子公司——華為技術(美國)有限公司,主事技術研發,該公司註冊及經營地均在美國。

(華為在美國設立的公司情況)

除去自主研發,華為作為業務面向全球的通訊企業,亦建有廣泛的海外合作。

財報提出,華為2017年在供應鏈領域已獲得包括美國(C-TPAT)在內的6個國家的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AEO,經認證的經營者)資質,在電信網絡雲化領域則與美洲電信等全球領先運營商進行合作。

與此同時,華為似乎認識有意拓展供應渠道以減輕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財報提出,華為已在採購、製造、供應、全球技術服務等領域建立端到端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並製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業務連續性計劃;同時力求避免單一來源供應商的採購方案,並對關鍵部件優選有多產地製造的供應資源。

財報稱,2017年,華為對76家擬引入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審核,對1088家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風險評估,對117家中高關注度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對1230家供應商進行績效評估,對可持續發展績效不合格的3家供應商進行業務限制。

此外,財報顯示,華為2017年支付給供應商及僱員的現金為6183.06億元,同比2016年的5473.31億元增長約13%。供應商相關的預提費用為324.63億元,較2016年265.02億元同比增長22.49%。

海思為國內集成電路頭號企業,手機芯片已能自供

華為在芯片領域,也擁有自己的公司。

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是華為全資設立的半導體公司,產品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

天眼查信息顯示,海思半導體於2004年10月註冊,註冊資本為6億元,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下設子公司蘇州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官網顯示,海思半導體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漢、新加坡、韓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經過20年的研究和發展,海思半導體已累計開發逾200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併申請了5000項專利。

去年9月,海思發佈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Mate 10為首款採用麒麟970的華為手機。而據中金公司去年10月發布的華為研報,Mate 10供應商大部分已都是國內企業。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製作的《半導體十大名單》,海思半導體公司名列“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十大企業”第一名,清華紫光展銳和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分別列第二、三名。

今年4月17日,華為輪值董事長、海思半導體公司法人徐直軍錶示,“不會將麒麟芯片定位為對外創造收入的業務,而是為了實現華為硬件上的差異化,沒有計劃將麒麟芯片對外銷售。”對於中興事件,徐直軍錶示“無論發生什麼事,華為還是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務好客戶,才能長期生存和發展。”

徐直軍強調,華為在智能手機方面,從來都明確是多芯片供應的戰略。華為的手機不會全部用麒麟芯片,高通、MTK和麒麟都是華為智能手機的芯片供應商。多芯片供應的戰略會繼續堅持,這樣才能確保智能終端的業務健康發展。

“不能吊在一棵樹上。如果吊在一棵樹上,哪一天麒麟芯片落後了,我們的智能手機怎麼辦?”徐直軍稱,三個芯片是相互競爭的。基於華為不同的智能手機定位來選擇合適的芯片方案,再打造面向這個消費群體所需要的智能手機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