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溫哥華市就歧視華人歷史正式道歉 多位市議員讚揚華人貢獻

金州資訊報導,當地時間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溫哥華市市議會在位於唐人街的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舉行特別會議,市長羅品信(GregorRobertson)代表市府就該市歧視華人的歷史向華人社區正式道歉。

溫哥華市市長羅品信

考慮到作為道歉對象的早期在溫哥華謀生卻受到不公待遇的華人先僑多來自廣東台山一帶,在羅品信用英語宣讀道歉內容的同時, 原華裔市議員葉吳美琪、余宏榮分別用廣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讀道歉內容的中文版本。

溫哥華華社的老中青三代代表人士在儀式中發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多位市議員發言,讚揚華人的貢獻,感懷華人先僑遭遇的艱辛磨難。

華社民眾及其他族裔代表等約500人參加這次特別會議。有華人與會者和市議員感慨落淚。

羅品信稍早前曾表示, 選擇在公共場合而非市府大樓道歉,有助於傳達當局“致力於讓中華文化獲得支持和接受的誠意”。

溫哥華及其所在的卑詩省(又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是早期華人抵達加拿大時最早、最主要的登陸地。

溫哥華唐人街

溫哥華市府在2016年至2017設立了一個由華人和非華人專家、社區代表組成的諮詢小組,對該市1886年至1947年間涉嫌歧視華人的政策進行研究。 2017年11月初,歷時一年完成的題為《從排華到平等公民權利:檢視早期華裔居民所受溫哥華市歧視政策》的報告證實,溫哥華市過往的確存在若干歧視華人的政策,諸如:

剝奪華人的投票權及公民權利,限制華人移民,限制華人在若干領域的謀生機會,在房屋及公共場所實施針對華人的隔離政策等。該報告同時提出當局應就過往歧視史向華社作出正式道歉、支持溫哥華華埠申請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等十餘項建議。

位於溫哥華的華人紀念碑

溫哥華華埠在此次道歉儀式的同時舉行文化節,內容包括歷史遺跡徒步行走、太極拳展示、書法表演、舞獅、街頭小吃等。

19世紀後期,先後有超過15000名華工參與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其中4000多人客死異鄉。但在1885年鐵路竣工後,加拿大政府還通過《華人入境條例》,向華人移民開徵“人頭稅”。到1967年,“人頭稅”才被廢除。有據統計,從1885到1923年,加拿大政府共向逾8.1萬中國移民徵收了總計2300萬多加元的“人頭稅”。加拿大政府在 1923年又開始被稱為“排華法案”的《華人移民法案》,對華人徹底關閉移民大門,從而將歧視推向極致。該法案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

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華工

1879年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刊物Canadian Illustrated News,曾以侮辱歧視華人的畫像作為封面

1871年卑詩省政府曾通過立法,剝奪華裔投票權,並禁止華裔在法律、藥學等專業領域從業。

溫哥華市則一直到1949年才廢除市級排華法令,是加拿大城市中的最後一批。

2006年6月22日,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代表聯邦政府就過去曾向華人徵收“人頭稅”和實施排華法案等問題,在國會正式道歉。

加拿大前總理哈珀

在華人的奔走呼籲下,以一座重見天日的華人墓地遺址為契機,卑詩省歷史名城新西敏市市議會在2010年9月20日就歧視華人歷史作出正式道歉,從而成為全加拿大首個就昔日排華政策向華社道歉的城市。

2014年5月15日,時任卑詩省長簡蕙芝代表省府就歷史上針對華人實施的一系列歧視性法律和政策正式道歉。當局同時宣布撥款100萬加元成立“傳承基金”,資助把有關歷史及華裔貢獻寫進教科書等相關後續工作。

加拿大官方2017年底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華人人口約為177萬,佔加拿大全國總人口的約5%。其中,溫哥華華人約50萬,多倫多華人約7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