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印記——廣州沙面的浪漫風情

有人說,沙面,是廣州最浪漫的地方。 人生是一場旅途,注定漂泊,只是,總有某個時候,有某個地方,吸引你暫時的停駐,譬如沙面。 有一天,我帶上一顆從容、淡泊的心,去了沙面,在那裡感受了一段浪漫的慢時光。 沙面的旁邊是廣州繁華的市區,與之相連的是廣州最年輕的“古橋”–沙面西橋,穿過30米長的橋從這一端走向那一端,讓人感覺似乎穿越了時光,回到了舊時代的廣州。 沙面是一個鵝蛋形的小島,島上有很多19 …

僑鄉印記——廣州沙面的浪漫風情 Read More

僑鄉印記——為什麼廣東人一年四季都要喝涼茶?

在很多外省朋友的眼中,廣式涼茶簡直就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當喉嚨不舒服或是感冒時,當外地朋友都選擇去醫院掛號看病,而廣州人都不以為然:下班經過涼茶舖買一杯喝就好啦~ 畢竟,對於廣州人來說,一年四季,只要不是疑難雜症,一杯涼茶下肚,就是萬能的。 那麼,廣州人為什麼一年四季都要喝涼茶呢? // …

僑鄉印記——為什麼廣東人一年四季都要喝涼茶? Read More

僑鄉印記——東莞僑鄉排屋樓連接客僑情

在東莞,傳統村落多為嶺南建築風格,因地制宜、造型輕巧淡素,既有海洋文化特色,兼具山地文化特色。 與城市的發展佈局有別,傳統的鄉村在漫長的歲月裡看似野蠻生長,但暗藏機理,有其章節。其中,有兩處與眾不同的傳統村落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藏身於莞邑大地,它們就是虎門逆水流龜村堡、鳳崗排屋樓建築群。在村落建制上,都突出了一個“圍”字。 為何選用圍合式的佈局?這樣的佈局有怎樣的特點? 跋山 排屋樓連接客僑情 …

僑鄉印記——東莞僑鄉排屋樓連接客僑情 Read More

僑鄉印記——東莞這位阿婆做了40餘年燈籠仔 給外孫編織中秋祝福

中秋節是海內外華人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將此日的圓月作為團圓的象徵。在東莞市石龍鎮等鎮(街),也有著濃郁的民風民俗,節前外婆給外孫送上燈籠仔的傳統習俗保留至今,以示前途光明、步步高升。 △東莞市石龍鎮泗洲村仍保留著傳統的燈籠仔製作。 時至今日,石龍鎮泗洲村仍保留著傳統的燈籠仔製作。作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燈籠仔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75歲的葉安婆婆已經做了40餘年的燈籠仔。 當下正是中秋節前燈籠仔的製作高峰期,記者來到石龍泗洲村葉安婆婆的家中,探秘編織燈籠仔的手工技藝,聽她講述有關燈籠仔的故事。 △燈籠仔四面的圖案代表著四季平安,紅色花紋代表著花開富貴。 …

僑鄉印記——東莞這位阿婆做了40餘年燈籠仔 給外孫編織中秋祝福 Read More

僑鄉印記——除了開平碉樓 這裡的碉樓也很有看頭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聞名海內外。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距離開平碉樓數十公里的鄉村田園裡,其實還有近百座不同風格的碉樓,它們也很有看頭。 建於上世紀初期的它們,寄託著海外華工對落葉歸根的思戀,見證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它們是鶴山碉樓。 碉樓文化 源遠流長 …

僑鄉印記——除了開平碉樓 這裡的碉樓也很有看頭 Read More

僑鄉印記——各大漁港瘋狂“淪陷” 有一種“炫富”叫廣東開海*

對於喜歡嘗“鮮”的廣東人來說 每年都有一個坎! 那就是 歷時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 2018年5月1日上午,在湛江“2018年全國海洋伏季休漁執法行動”啟動現場,隨著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一聲令下,現場列隊的20多艘漁政、海警執法艦船鳴笛起航,標誌著今年的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正式啟動。 …

僑鄉印記——各大漁港瘋狂“淪陷” 有一種“炫富”叫廣東開海* Read More

僑鄉印記——這個僑鄉吸引了多部大片前來取景*

金黃色稻田和四四方方的圍龍屋背景下,一個戴著草帽的中年男子騎著老舊自行車穿行而過,用純正的客家方言喊道:“收破爛囉,爛銅爛鐵,雞毛鴨毛牙膏罐。”這是電影《純真年代》中的一幕場景,一個鏡頭就把人帶回上世紀90年代初梅州的山區小鎮,客家情懷油然而生。該片於8月19日在梅州橫店電影城進行點映,8月24日全國上映。 近年來,有多部影視作品在梅縣區、梅江區、蕉嶺縣、大埔縣等地取景拍攝。僅梅縣區鬆口鎮,去年至今先後有《第七封家書》《純真年代》《長風鎮》《夢想之戰》4部電影在此取景拍攝。梅州的足球、華僑、美食等文化元素也將在這些作品中一一展現,為客家文化敞開山門走出圍龍作出積極貢獻。 《純真年代》展現客家小鎮風情 說到上世紀90年代初,你會想到什麼?是寫滿108位梁山好漢的《水滸》小人書,還是女孩子喜歡玩的跳方格和跳皮筋? 那個年代,改革大潮湧動,是一個躁動的年代,年輕人嚮往都市的繁華,紛紛外出到開放前沿的珠三角等地務工,而梅州山區小鎮仍保持著相對寧靜。 …

僑鄉印記——這個僑鄉吸引了多部大片前來取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