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非遺”(廣府系列) – 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是廣東省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在繼承宋代“七巧色玉”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顯得更加精美。玉雕工藝品材料多選用翡翠玉,分首飾品和擺設品兩類。 首飾品有玉鐲、戒指、耳環、玉墜等,還有用金銀寶石鑲嵌的玉飾;擺設品有花卉、人物、鳥獸、瓶罐,以及獨具風格的玉球、花舫、寶塔、薰爐等高級工藝品,以玉球尤有特色。廣州玉雕的玉球能鏤空成十幾層的圓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勻,層層自由轉動,並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魚虫、花鳥等精細的襯花,形像極其逼真生動。玉雕球已雕至20層,形成一組球雕系統。 漢代廣州官辦玉器手工作坊直接由少府或工官掌管,根據皇帝喜愛或宮廷需要進行生產。唐、宋時期的玉雕工藝品主要用於祭祀神器、宮廷裝潢、玩物珍寶佩飾。明、清兩代,玉石雕刻業漸趨繁榮。清初廢除“匠籍”管理制度後,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民間玉器生產蓬勃發展,並出現了行會組織,制定了嚴格的行規和學師制度。民國時玉雕業興盛,有大小工商戶達4000多家,從業人員萬餘人。建國後,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十分重視恢復和發展玉雕生產。 1968年組成南方玉雕工藝廠。 “文化大革命”時期,玉雕行業受到極大的衝擊。 …

中華“非遺”(廣府系列) – 廣州玉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