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掌故——民國時廣州人是怎樣防疫的

        近日中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了全世界無數人的心。南方由於氣候溫熱潮濕,歷史上是疫症的多發地區。因此,防疫抗疫是廣州人一場永遠打不完的仗。        民國初年,廣州的衛生情況,一度十分惡劣,城牆腳居住著城市的最低層民眾,包括很多無家可歸者,垃圾成山,蚊蠅成群,死家畜的屍體、人類的糞便,隨處可見,甚至不時還有死人屍體,成為各種疾病的溫床。各種流行性疾病的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       防止疫症,成為當時廣州市政府一項艱鉅而重大的任務。 1925年,廣州市衛生局提議把部分警察抽調出來,加以訓練,組建衛生警察隊。為了加強衛生警察的知識,衛生局每星期由教育股職員講授衛生學識及救護方法。授課的時間為每星期六小時,分三天教授,科目包括:救護、包紮、潔淨、衛生常識、勤務須知以及體操等。        衛生警察的工作,是每天分班巡行區內街道,遇到違反衛生規則,或阻礙衛生行政的事情,衛生警察必須隨時加以勸導或執行干涉。包括禁止民眾亂丟垃圾、隨地大小便;取締未註冊而開業的中西醫生、飲食店,或是任意轉讓執照者;禁止擅自販賣非法藥品的藥店;對於販賣有礙衛生的飲食品,或是有肺結核、痲瘋或其它傳染病的病人從事飲食販賣者,進行干涉;取締民眾棺柩久停不葬等。 …

歷史掌故——民國時廣州人是怎樣防疫的 Read More

金州文摘——爸爸姓”滾” 爺爺隨口取的名讓人讚不絕口

給孩子取名字這個問題可謂是困擾了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名字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國人給予了名字足夠的重視。 古人的名字取不好就可以更改,但是現代人的名字如果沒有取好,要改起來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剛開始就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將對孩子的人生非常有利。 但是想法很好,做起來就比較困難,這不滾先生一家就被如何給孩子取名字難倒了,那麼事情都經過到底是怎樣的呢? 案例 滾先生和妻子結婚後幾年,妻子才終於懷孕了。當妻子為滾先生生下了一個兒子後,滾先生更是激動得不得了,因為這個孩子是滾先生長久期待才得到的。可是滾先生沒有激動多久,就被孩子都名字給難住了。因為滾先生是一個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給孩子取起名字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著實困擾了滾先生很久。 …

金州文摘——爸爸姓”滾” 爺爺隨口取的名讓人讚不絕口 Read More

金州文摘——莊子的故事告訴你 永遠都不要考驗人性*

人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樣是不可直視的,一個是太陽,一個就是人心。 而幾千年前,莊子就深深懂得了這個道理,故事的由來,還要從“莊子試妻”說起。 莊子有一次出去遊山玩水,路過一處墳場,看見一座新墳邊上坐著個全身裹素的年輕美貌女子,手裡拿著一把大白扇子,正一下一下地使勁地扇那墳。 莊子看了很奇怪,上前問她在幹什麼,女人回答說,墳裡埋的是自己的丈夫,活著的時候兩個人感情甚篤,丈夫死了也不捨得撒手,遺言他死後如果她想改嫁,要等到辦完喪事墳土乾了才行。 可是這新蓋的墳土什麼時候才會幹呀?急死人不償命,所以自己就坐在這兒扇,扇扇扇,讓它快點幹。 …

金州文摘——莊子的故事告訴你 永遠都不要考驗人性* Read More

金州文摘——過年 簡簡單單就好

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又過去了。在媒體上常見討論,今年的年味到底比往年是濃了還是淡了?有人說,中國人的所謂“年味”,不過是追求一種儀式感,刻意令某一天與別的日子有所不同,某一時刻與別的時刻不同。 的確如此,人類是群居動物,必要的儀式感,有助維繫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但我總覺得,中國人對儀式感的需求,較其他歐美髮達國家的民族要強烈得多。 過年了,燒鞭炮,吃團年飯,包餃子,給壓歲錢,互相拜年,作揖打躬,迎接財神,恭喜發財,無一不是出於儀式的需要。似乎別人都這樣做了,你不這樣做,就有危險。 這世界不可能天天都是春節,不可能天天都像大年初一那麼美滿,在遙遠的他方,還有著許多我們以為了解,其實一無所知的苦難正在發生。正因為如此,我更迫切地渴望看到人們開心的笑臉,渴望聽見每個人都說恭喜發財,不停地說,說完又說,彷彿那是一種對疲憊心靈的治療,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新年自有新氣象。在我們的周圍,每天都有新樓盤落成,有新商店開張,新一季時裝又上架了,手機又換新款了,公司又來了新同事了;去年春節也許你還在度蜜月,但今年春節已經有一個新生命誕生了;2016年我從廣州飛多倫多,還要在上海轉機,去年已經可以直飛了,今年春節再來時,多倫多機場的入關申報已實現電子化了,真是一年一變樣。我們的年齡、心境、際遇,對世界的觀感,又經歷了365次的刷新。 …

金州文摘——過年 簡簡單單就好 Read More

金州文摘——廣州人:我有我性格

在論廣州的人性格之前,不妨先從兩個歷史的細節,作切面的初淺思考。 生緣斷處伸驢腳 驢腳伸時佛手開 其一,嶺南佛教傳播從牟子開始,至南天竺高僧菩提達摩一葦渡海,到廣州傳播禪學,是為禪宗初祖,傳至惠能而彰顯於天下。惠能目不識丁,主張即心即佛,不立文字,當下一念,見性成佛,“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陸象山說“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王陽明說“個個人心有仲尼”,文異而義同。所謂聖人滿街走,是東方文化的精義所在。 惠能這套理論,在北方受到抑制,佛教史上有“南頓北漸”之爭。北宗認為人的佛性為客塵所覆,必須透過時時修習,拂塵除垢,才能成佛。這種修習過程,繁瑣冗長,許多人窮盡一生,可能連門檻尚未摸到。而以惠能為代表的南宗,帶有很濃的草根色彩,修持方法通俗易行,重在頓悟,阿貓阿狗皆可成佛,無須理會那些繁瑣的義學。這種北繁南簡的現象,從文化上觀察,別有深長意味。北方講究繁禮多儀,循序漸進,有時儀式比結果更重要;而南方則喜歡避繁就簡,舍名求實,只重效果而不在乎虛文縟節。 …

金州文摘——廣州人:我有我性格 Read More

歷史掌故——盤點美伊70年愛恨情仇

美國3日對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動無人戰機空襲,擊殺伊朗“重要人物”、“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為此伊朗矢言嚴厲報復。以下為美伊近70年來的愛恨情仇回顧。 1953年 伊朗政變 1953年8月1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參與的伊朗政變,推翻了摩薩台政權。摩薩台是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首相,1951年4月當選,執政期間推動伊朗石油業國有化,觸及西方國家利益。 1979年 …

歷史掌故——盤點美伊70年愛恨情仇 Read More

神州內望——捐卵還貸 女大學生15分鐘不知取了多少個卵子*

戴上眼罩進門,做完手術又戴著眼罩離開,曉雯(化名)至今都不知道在長沙哪個別墅捐的卵。只記得躺在手術台上,冰涼的鋼針,手臂般長,刺穿陰道、卵巢。先是像平常打針那樣刺痛一下,之後是墜脹疼,不知被取走多少個卵子,疼得汗浸透了衣背。 一時衝動消費帶來身體永久的傷痛。然而,這種代價並沒讓曉雯還清欠下的5萬多元貸款。今年6月從長沙一所高校畢業的她,臨畢業前被迫打了裸條,至今仍欠著網貸。 為還貸承受捐卵之痛的女大學生,曉雯不是個例。也想通過捐卵還貸的趙萌(化名)曾在捐卵機構見過不少同齡女孩。捐卵機構負責人告訴她,“大部分女生都是欠了貸款才來做的。” 15分鐘,不知道取了多少個卵子 手術進行了半麻,“麻藥從肛門塞進去,我當時還找醫生多要了兩顆栓劑(麻醉用)。”曉雯記得,取卵過程很短,不到15分鐘,“疼”。 …

神州內望——捐卵還貸 女大學生15分鐘不知取了多少個卵子* Read More

金州文摘——心在情婦那

文/子衡 今年秋天,我一個人去山東旅遊,網友阿四先生是一個飽學之士,他見我一個人孤孤單單,怪可憐的,便叫了一個美女相陪。如此,我和美女便興致勃勃地跟著這位飽學之士到處遊玩。一日,我們三個在濟南看到一個高大巍峨的建築,我抬頭一看,凝視著建築上的字,我說這書法真不錯,並大聲念道:“心在情婦那”。美女趕緊說:“你呀,真沒文化,人家明明寫的是‘山東情婦館’,你卻在惦記著心在情婦那,我們山東貪官的情婦都關在這裡呢。” 飽學網友阿四先生看了看我們兩個,搖了搖頭,說:“山東博物館躺著也中槍,一幅好好的題字,書法其實也不錯,卻被你們如此曲意解讀,真是無語啊” 。我說:“啊,這是山東博物館嗎?像博物館這樣的題字應該端莊大氣些,不宜太隨意吧”。阿四先生說:“這幅題字很隨便嗎?這是1959年2月,郭沫若先生曾到山東省博物館參觀並贈送一幅書法作品,作品落款中有“山東博物館”五個字。1992年10月,山東博物館千佛山北麓博物館主體建築落成,開始使用“郭體”書法為館名,並沿用至今。郭沫若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是近代中國文化的標誌。你們知道不知道?”我和美女一齊搖頭:“不知道”可我左看右看,越看越像“心在情婦那”。阿四先生不禁長嘆一聲:孺子不可教也! 後來回賓館,我用電腦百度了一下:題字者確實為郭沫若先生。郭沫若的書法藝術,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為山東博物館的題詞,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 …

金州文摘——心在情婦那 Read More

鬼神傳說——杯渡和尚坐木杯 敲木魚 一飛飛到廣東來

        嶺南人似乎特別喜歡拜鬼神,神靈的名目也特別多。古人說:“粵人佞神,婦女特甚,所有橋樑江岸、片瓦拳石,無不指為靈驗而神明事之。”南宋進士王像之在《輿地紀勝》中說,嶺南“士人遇疾,唯祭鬼以祈福”。 《宋史》也說:西南夷“病疾無醫藥,但擊銅鼓、銅鈔鑼以祀神”。明儒黃瑜在《雙槐歲抄》中則說:“南人凡病,皆謂之瘴。率不服藥,唯事祭鬼。”        這類記述,在古書中盈帙滿笥,多不勝數。甚至有時連一棵被雷劈掉半邊的榕樹、一口會冒煙的老井,甚至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也會當作神靈來朝拜。有一首竹枝詞諷刺:“粵人好鬼信非常,拜廟求神日日忙。大樹土堆與頑石,也教消受一枝香。”但作為中國本土宗教的道教,最初傳到寶安時,便受到出奇的冷遇。        道教始於東漢,迨至兩晉時期,在嶺南已十分興盛,從廣州府到各個郡城,玄衣黃裳、祫幘袴褶的道士,多如過江之鯽,大搖大擺,進出公門,甚至躋身仕途,一邊煉丹,一邊做官。南海太守鮑靚就是一位道士,據說公餘常騎著一雙鞋子,在廣州與羅浮山之間飛來飛去。他的女兒鮑姑也是一位會飛的道姑。官私史籍(如《晉書》《神仙傳》《南康記》《南越志》《冥祥記》等)裡,會飛的道士很多,卻未聽說有谁愿意飛去寶安的。 …

鬼神傳說——杯渡和尚坐木杯 敲木魚 一飛飛到廣東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