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这些隐藏的“营养王者”比牛奶高钙、比核桃补脑、比红枣补血!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喝牛奶补钙、吃核桃补脑”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活中有些不起眼的食材,营养可能更丰富。

这些隐藏的“营养王者”不吃就亏了。快来看看你家餐桌上有吗?

一提补脑先说核桃?没错,核桃是真的补脑

吃核桃补脑是我国素来就有的俗语,而现代营养研究也发现,核桃的确对大脑有好处,主要是因为核桃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α-亚麻酸的比例很高,经过人体的转化,形成DHA,其是构成大脑皮层神经膜的重要物质,孩子、老人多吃一些补脑益智没烦恼。

但如如果你是三高人群,担心核桃的油脂含量太高,不妨换成下面这些“补脑佳品”:

1
“动物人参”—鹌鹑蛋

鹌鹑蛋中的卵磷脂、脑磷脂等成分含量是鸡蛋的3~4倍。这两种物质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经常摄入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减少脑细胞凋亡,强健大脑功能。
对于经常用脑的脑力工作者以及儿童、青少年、老人来说,每天吃几颗鹌鹑蛋有较好的补脑益智作用。

2
“补脑豆”—蚕豆

蚕豆中含有大量的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微量元素,像钙、锌、锰、磷脂、胆碱等。
而且其中的氨基酸种类也非常丰富,特别是酪氨酸,它是合成多巴胺的重要原料,能帮助大脑维持“年轻”;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左旋多巴的物质,有助于滋养神经,所以也非常适合帕金森患者食用。

专家提示:

大脑喜欢这些食物:①鸡蛋;②坚果;③新鲜绿叶蔬菜;④三文鱼、沙丁鱼、鲑鱼等深海鱼类;⑤豆腐、腐竹、新鲜豆类、干豆类等。

想要健脑护脑,除了补充有益食物,保持均衡营养、进行合理休息、参加必要训练,也十分必要。同时,还要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饮食。

除了补脑,什么食物比牛奶还补钙?

说到饮食补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喝牛奶,牛奶确实含钙不低且好吸收,每百克通常含钙100毫克左右。但其实,不少食物的钙含量都比牛奶高,平时也不妨适当多吃。

绿叶菜,被忽视的“高钙选手”

钙是人体必要的常量元素,孩子缺钙直接影响身高发育,中老年人缺钙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骼疼痛。而说起补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喝牛奶或者吃钙片……
其实,绿叶菜也是“补钙高手”,虽然它的钙吸收率会比牛奶低一些,但其中富含的镁、钾、维生素等,可以提高人体对钙的利用率、防止钙流失,还能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让钙的作用翻倍!

含钙量比牛奶还高的蔬菜有哪些呢?

每100g牛奶中大约含有100mg左右的钙质,而下面提到的这几种蔬菜,钙含量都比它高:

①萝卜缨:被誉为“天然钙片”,钙含量高达350mg/100g,其中还富含成骨必需的维生素K,使补钙效果更好。

②毛豆:营养价值比一般蔬菜强不少,毛豆的蛋白质含量和鸡蛋差不多,简直就是“地里长出来的肉”。毛豆的钙含量可以达到135毫克/100克,相比牛奶,也略胜一筹。毛豆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4.0%,是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冠军”。而且毛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铁、胡萝卜素等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

③荠菜:被称为蔬菜中的“含钙之王”,含钙量高达294mg/100g。日常想要补钙的话,来一碗荠菜拌豆腐是很不错的选择。

④小白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小白菜,也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代表。它的含钙量达到 117mg/100g。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钙、磷、铁、镁等矿物质,β-胡萝卜素、叶酸含量也很丰富。

缺钙的中老年朋友吃小白菜可以补钙,患佝偻病的人多吃小白菜可以补充维生素D,小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

⑤绿苋菜:绿苋菜钙含量为187mg/100g,红苋菜的钙含量为178mg/100g。而且其中还富含叶酸,对于心脑血管也有保护作用。

通过烹调方式也能提高钙吸收量

日常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提高绿叶蔬菜中钙的吸收:

②烹调时少加一点醋,或者配合高蛋白的食物食用,能够将结合形态的钙转化为可溶性的钙,增加吸收率;

③烹调时不要放太多盐,以免影响钙吸收。

贫血,吃它比吃红枣更有效

日常生活中若有皮肤、嘴唇颜色苍白;经常觉得身体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手脚冰凉;指甲变薄变脆、容易折断;容易头晕、气喘的,多半是存在贫血。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想着吃点红枣、阿胶补补。

但需要明确的是,贫血要补的一般是铁元素,而红枣的铁含量并不高,每100g鲜枣约含5~6mg铁;干枣则最多在2~4mg左右。因而对于改善贫血并没有很大的效果。

在贫血症的最佳肉食中,红肉是血红素铁的重要来源。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经常被人体吸收更快。缺铁患者也可能消耗红肉的肝脏,肾脏和心脏,因为它们也含有高含量的铁。

黑木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有益气强身、活血的效能,可养血驻颜,还有解毒的作用,令人肌肤红润、健身健体。

此外,萝卜干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是不错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仅低于金针菜。

健康小贴士

食补虽好,但不要过分夸大某种食物的营养功效,营养均衡、吃动结合、作息规律、乐观心态,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食物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不可过分依赖,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