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乡情——“肇庆味道”飘香千年

美食是故土的乡愁,

也是一座城市的集体文化记忆。

在肇庆,

裹蒸,就是肇庆市民

看得见的“历史文化和记忆”。

肇庆裹蒸历史悠久,

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

在春节包裹蒸的习俗,

一直沿袭至今。

肇庆裹蒸

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有明显区别,

它并不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肇庆裹蒸

是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

呈枕头状或金字塔形。

做好的裹蒸

食时甘香油滑,食后齿颊留香。

除了自用外,还馈赠邻里亲友,

寄寓了肇庆人对生活

“蒸蒸日上”的美好期望。

肇庆裹蒸在全国独一无二,

而家庭式砌起炉灶烹制的裹蒸,

最让肇庆人迷恋……

必不可少的冬叶

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

是肇庆裹蒸包制的重要一环。

冬叶采摘后,用清水洗净,

再进行高温蒸煮,

使叶子的香味慢慢散发出来。

以糯米、脱衣绿豆、半肥猪肉为原料

传统的肇庆裹蒸

主要原料有糯米、脱衣绿豆、半肥猪肉,

糯米要浸泡和多次淘洗。

在正式包制之前,

无论是糯米还是去皮的绿豆,

都需加入一定比例的花生油

进行充分搅拌。

腌制半肥猪肉的调味料

一般包括盐、曲酒、花生油、

白芝麻和五香粉等,

这将直接影响到裹蒸的味道。

手工包制

肇庆裹蒸至今延续手工包制的传统,

包制裹蒸讲求一定的顺序,

一般是6片冬叶放在塑形模子里,

放料顺序为先放糯米、绿豆、肥猪肉,

再用绿豆、糯米覆盖猪肉,

这样煮制时肉香就会往外渗透,

使整个裹蒸香气扑鼻。

8小时以上蒸煮

包制好的裹蒸

要置于蒸煮炉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以上,

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

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完全融化。

糯米裹着绿豆,绿豆包着猪肉,

整个裹蒸一半以上是馅料,

一口吃下去美味弥漫整个口腔。

一缕清香,一根草绳,

包裹了传承千年的味道。

2009年10月,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7月,肇庆裹蒸

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