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越简单,生命越高级

1907年,哈佛大学退休教授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打了个赌:“我一定会让你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信!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很快,卡尔森生日时,收到了詹姆斯送给他的一个精致的鸟笼。

每当有客人到卡尔森家里,看到空荡荡的鸟笼时,都会问:“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问的人多了,卡尔森解释得很烦,于是他还是养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

假如一个人拥有一只笼子,他大概率会再买回来一只鸟,而不会把笼子丢掉。

人总在不停追逐物质,最后看似拥有了物质,其实也被物质给俘虏着。

幸福的人生并不是累积而成的,而要通过割舍来获得。

学会为生活做减法,才能为生命做加法。

-01-
物质极简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狂欢,而是一种精神的修炼。

从简单到复杂,是人生上半段的成长;

从复杂到简单,是人生下半段的修行。

物质极简,也并不是让我们做个苦行僧,更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而是不在无用的物质上浪费人力物力,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喜欢和真正想要的东西。

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人物质越多,越容易获得快乐,负累越少,就越接近幸福的本源。

俗话说:“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静几是安居。”

一个家最贵的装潢,应该是窗明几净,欢声笑语;

一个人最好的衣裳,永远是清爽的外表,满满的精气神。

该舍即舍,该断即断,过去从来不用的东西,未来你也不会再使用。

谨慎地拥有,知足地使用,果断地断舍离,是对物质极简最好的诠释。

-02-
关系极简

作家三毛曾写道:“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真正的简单,不是物质上的苦修。

而是明白人生中80%的事情都没有意义,要学会把精力倾注在有用的20%的人和事物上。

人活一生,真正好的关系,都很简单,也不在乎简单。

心有三两知己,胜过万千人脉。

良禽择佳木而栖,人也要择良友而交。你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

很喜欢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说到了一定年龄,你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去消耗别人。你的时间有限,不必有太多留恋。

在独处中沉淀自己,远比一群人狂欢有价值得多。

余生,圈子纯粹,关系简单,只和让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

-03-
精神丰盈

钱钟书在清华教书的时候,家里除了一张桌子和白布垫的沙发,几乎没什么家具。

被下放改造时,除了几张破棉被,就是满袋子的书。

晚年时钱钟书还曾嘱咐杨绛,自己去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

对他来说,人活于世,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唯有内在的学识,精神的富足,才是立世的根本。

肉体终将消亡,只有美好的精神可以在世间永为流传。

内心丰盈的人,才能真正活得体面。

体验过物质的享受,也随之看透了,物质的享受只能带来的是短暂的满足。

我们这一生真正的使命,就是努力跃升自己的灵魂。

只有精神与心灵的安定,才能带来更为稳定而持久的幸福感。

作家小野说:“真正的高级,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找到内心的爱与自由。”

身闲为富,心简为贵。你已劳累半生,愿你也能慢慢回归物质的简单,精神的富足。

在最好的时光里,做到物质极简,关系极简,精神丰盈,让生活更简单,让生命更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