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講粵叻——六個快失傳的粵語俚語典故*

也文也武

“也文也武”的粵語音為“廿文廿武”,原屬於褒義詞,此詞語出自大戲戲班術語。

昔日的戲班分為全男班或全女班,劇本又有文場和武場。大老倌可以演男或女角,又可演文場武場,即又會唱文戲,又可以演武戲,本領十足,於是“也文也武”就成為讚賞恭維的詞句。

但後來“也文也武”演變成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由褒詞變成貶詞。

例句:呢條友正一紙老虎,平時就喺度也文也武,一遇到大鑊嘢就第一時間做酒仙(走先)。

篤數

“厾數”,俗寫“篤數”,指報大數;造假的意思。此俚語源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舞廳,客人可以叫舞小姐坐檯,價錢由她們坐下開始計算,因此台上會放有一隻杯,讓舞小姐坐檯時將記錄時間的“鐘飛”放進去,以便客人離開結賬時計算費用。如果有生客上門,舞女大班便會帶多位舞小姐坐檯,並把“鐘飛”捲成圓條狀,用手指篤進杯內,增大賬單總額,所以被稱為“篤飛”或“篤數”,即報大數、造假的意思。後來“篤數”亦被用作“賒賬”的意思。

例句:老闆,今日唔記得帶錢出嚟呀,餐消夜篤住數先喇,聽晚再畀你。

三煞位

何謂“三煞”? “三煞”是風水術語,指“劫煞”、“災煞”和“歲煞”的合稱,代表流年沖三合旺位的方位。如果所選擇的地方屬於犯煞的方向,則會遇到災禍。因此時人也會以“三煞”位來形容不吉利的地方。

例句:打咗成晚牌就輸足成晚,都唔知系米坐啱個三煞位。

三魂唔見七魄

“三魂七魄”來自道教的觀念,指人身有三魂(胎光、奭靈、幽精)及七魄(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代表喜、怒、哀、懼、愛、惡、慾)。當人死後,七魄便會隨之消失。民間流傳指人死後,七魄散去,三魂之一歸於墓,一歸於神主牌,第三魂赴陰曹受審,乃至於轉世。所以廣府人會以三魂唔見七魄來形容某些人精神恍惚、像靈魂出竅般。另外還有一句“魂魄都唔齊”,同樣是形容人因為受到驚嚇,精神不集中。

例句:陳仔次次都係咁嘅,一見到靚女就好似三魂唔見七魄咁。

六神無主

古時謂人有六神,分別是掌人類六個器官: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膽神。五臟六腑中,只有膽屬六腑,其餘是五臟。 “六神無主”照字面意思就是這六個重要器官都失去所屬的“神”,身體自然就會失調,用來形容人心慌意亂,不能拿定主意。另外,廣府話中亦有“失驚無神”的說法,這句的神都是源自六神的說法。

例句:尋日去行山,突然見到有條蛇喺我腳邊躝過,當堂嚇到我六神無主。

馨香

在古代,帝王每年都要進行各種祭祀,祭品中例有六畜、米飯和酒等。燃起燎火,祭告天地鬼神,以示帝王統治有方,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當時民眾對這種祭品香氣稱為“馨香”。 《尚書.君陳》曰:“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即是說只有君王謹修德行,做到政治清明,才是真正的馨香。而廣府話中的反問句“好馨香咩?”就是反問“有何令人讚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