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丘成桐的“數學強國夢”*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美籍華人,哈佛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獲菲爾茲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等國際數學獎項,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著名的國際數學大師之一。 1979年,丘成桐受邀回祖籍國講學,他以推動中國數學的發展、推廣普及科學為己任,致力於人才培養和學術傳播,發起和促進了多項獎項賽事和大會,建立了包括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等人才發掘培養和華南理工大學聯合研發中心等科研交流平台。 2012年,丘成桐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2020年獲得“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

1949年,丘成桐出生在廣東汕頭,戰亂中隨家人南遷香港。他年少喪父,母親帶著子女艱難求生,丘成桐15歲替人補習數學補貼家用,立志要在學術界闖出名堂。他寫道,數學的一大神奇之處,就在於“不需要什麼成本,也能在數學的天地大展拳腳”。

少年丘成桐

中學時丘成桐入讀培正中學,第一次接觸到簡潔優雅的幾何定理,“幾何的美麗使我讚歎”,自此,熱愛數學的熊熊烈火開始在他心底埋下火種。而在香港中文大學數學係就讀期間,大學的數學更使丘成桐大開眼界,他對數學越學越興奮,成績也十分優異,只讀了三年,就學完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

1969年,香港的美籍教授色拉夫將丘成桐推薦給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從此,丘成桐開始在數學的崇山峻嶺裡,跋涉攀爬。

陳省身(左)與丘成桐(右)

1976年,年僅26歲的丘成桐就破解了著名的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開創了幾何分析學科;1982年,他又因此獲得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是獲得這項世界頂級數學獎的第一位華人數學家。

此後的36年,丘成桐先後獲得了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等15個數學、物理諸多領域的頂級獎項,上述任何一個獎項都是許多數學家終其一生追求的。丘成桐以頑強的意志力和拔類超群的才華,不斷攀上一座座科學高峰!

1979年,丘成桐受當時中科院數學所所長華羅庚的邀請,第一次訪華,自出生之後的30年後,他再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多年來,丘成桐教授始終心懷祖國,心系家鄉,以推動中國數學的發展、推廣普及科學為己任,致力於人才培養和學術傳播,發起和促進了多項獎項賽事和大會,建立了包括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新世界數學獎、晨興數學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等人才發掘培養和科研交流平台。

丘成桐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

從1984年起,他先後招收了十幾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要為中國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他籌資成立了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北京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等多個學術機構,不取分文報酬擔任主任。

1994年,丘成桐當選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2003年,他獲得中國政府授予的國際科技合作獎。 2010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這是在阿貝爾獎出現前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獎項,是數學界的終身成就獎。

2010年11月,丘成桐與華南理工大學、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美國幾何信息公司合作,在華南理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展人臉圖像幾何特別特徵分析與腦內人臉信息處理機制等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和核心技術開發,對助殘事業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丘成桐還多次到中山大學講學,開展學術交流。 2012年,丘成桐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2019年,丘成桐曾到港珠澳大橋參訪,也引起了他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科技人才的重視。 “香港目前有6所好的大學,廣東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丘成桐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發展中還應具備更長遠眼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培養自身成長的產業。”以量子計算為例,丘成桐表示,中國掌握很多重要的技術,也有能力做這件事,但因為回報慢,鮮有人願意投資。 “投資製造業、服務業等回報快的行業固然重要,但國家、城市的長治久安需要依靠科學技術,需要實現工業的發展。”在丘成桐看來,粵港澳大灣區要發展,當務之急是吸引並留下一批優秀人才。

“我生平立志只做好兩件事情。第一,做出一等的數學研究,千古留名;第二,為中國數學教育服務,幫助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丘成桐這麼說,也確實在這麼做。 “我希望中國在10年內,能夠在基礎科學尤其是數學科學上,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中國一定要成為數學強國,這是根,是整個科學跟科技養分的來源。”2020年1月,丘成桐獲得“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

古稀之年,丘成桐仍孜孜不倦地馳騁在數學的王國里,為培養數學人才,振興中國數學事業無私奉獻、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