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寧可無得,不可無德”的人民建築師佘畯南*

佘畯南(1916-1998),祖籍廣東省潮陽,出生於越南,中共黨員。 194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2年定居廣州,曾任廣州市設計院副院長、廣州市科協副主任等職,畢生努力探索和發展我國南方的建築風格,將傳統的庭園空間組織與國外建築注重使用功能的長處熔於一爐,在建築風格和藝術上不斷創新,形成既有中國南方特色又具現代色彩的建築設計風格。設計的主要作品有:60年代的廣州友誼劇院、70年代的東方賓館新樓、80年代的白天鵝賓館及中國駐西德大使館等,為我國建築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89年被授予“中國建築設計大師”稱號, 1997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佘畯南,1916年出生於越南,祖籍廣東潮陽。 1941年,佘畯南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並留校任教。後在廣州、香港從事執業建築師,興辦林炳賢佘畯南香港建築師事務所。 1951年,佘畯南從香港回廣州,1952年進入廣州市設計院工作,他傾注全部精力、努力探索,開拓和發展我國南方地區現代建築。

20世紀50年代,佘畯南就將現代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服務意識融於建築設計中,提出建築是為“人”而不是為“物”的理論。他認為“建築是組織空間的藝術”,“建築的價值在於建築與其內部空間的物質中”。他善於利用空間的變化帶給人心情的轉變,善於研究光、色、聲、材料質感對人性空間所發揮的作用,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進行藝術創造;他善於創造性地運用中國古代及世界現代化建築的優秀傳統於實際創作,善於充分利用有限資金,巧妙地根據南方的特點,從嶺南傳統文化遺產中,找到一條以“虛代實”,室內外空間相結合,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建築創作之路。

他特別強調建築設計應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因人、因錢而製宜。他承擔或主持設計的數十項工程,都是結合具體實際條件,匠意獨造,極具特色,開風氣之先,是一位知識淵博、技術全面、經驗豐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專家。

他在建築設計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探索了“創造出為人喜悅的建築”理論,在建築設計中推崇“寧可無得,不可無德”的人格力量。數十年間 ,他主持承擔設計建築工程項目數以百計,獲得盛譽者比比皆是。

1946年至1951年間,他參加六次設計(衡陽市民醫院設計、廣東省參議會大廈設計、 香港女青年會大廈設計、香港中華基督教公理堂設計、廣州柔濟醫院新樓設計)方案競賽,六次都獲得首選。

佘畯南設計的白天鵝賓館手稿
1979年年初,佘畯南大師向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和霍英東先生匯報白天鵝賓館設計方案。

五十年代,他設計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病房大樓,深受各方面的讚揚;七十年代以後所設計的一系列知名建築,如廣州友誼賓館、白天鵝賓館、東方賓館、汕頭國際金融中心、海灣大酒店與中國銀行、汕頭市政府大廈、海口賓館、中山溫泉賓館、福州賓館、福建泉州華僑大廈、廣州友誼劇院、廣州少年宮、深圳博物館、廣州沙面英東網球館等在建築界享有盛譽。

佘院士主持設計的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他在國際建築設計中既尊重異國風俗、傳統建築風格,又融進我國民族特色,所設計的加蓬衛生中心、中國駐聯邦德國大使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擴建工程、中國駐挪威大使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中國駐塞浦路斯大使館、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設計方案、中國駐泰國大使館、中國駐日本福岡領事館、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中國城,在國際上廣獲讚語。

佘畯南與外孫

1985年,佘畯南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被評為“全國城鄉建設系統科技工作勞動模範”。 1989年被授予“中國建築設計大師”稱號,1997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佘畯南院士畢生努力探索、總結和發展我國南方的建築風格,將傳統的庭園空間組織與國外建築注重使用功能的長處熔於一爐,在建築風格和藝術上不斷創新,形成既有中國南方特色又具現代色彩的建築設計風格,是嶺南建築的旗手和現代嶺南建築學派的傑出代表,為中國建築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他的指導和影響下,一大批嶺南建築師已經為現代嶺南建築的發展奉獻了一批批的典範和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