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我愛你,中國”原唱 僑界百靈葉佩英*

葉佩英(1935-),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 1951年回國,曾在廣州中大附中學習,195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20世紀60年代,在中南海為毛主席、週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演出領唱《祖國頌》、《黃河怨》,70年代末,為電影《海外赤子》錄製歌曲《我愛你,中國》傳遍神州內外,充分展現華僑華人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和熾烈之情,至今已在海內外演出逾3000場《我愛你,中國》。 1993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津貼。

葉佩英,193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當時,吉隆坡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華人或華僑,他們都是很早就從中國到“南洋四州府”來開發錫礦和種植橡膠的。小佩英長到六歲,開始進入當地的華人學校讀書了。抗日戰爭期間,小佩英雖年幼,但愛國之心滿滿,和全校同學一起省吃儉用參加集體捐獻以支持祖國的抗戰事業。她曾和哥哥、姐姐一起做紙花、絹花到街上去賣,不顧烈日的灼曬,不怕大雨傾盆,走過一條條街巷,走進一家家華人家門,邊走邊唱:

“先生,買一朵花吧。

這是自由之花,

這是解放之花。

買了花呀,救了國家……”

對祖國的愛,對侵略者的恨,兩顆種子就這樣同時埋進了佩英的心底。不久,日寇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日軍的鐵蹄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戰火很快就蔓延到了吉隆坡。華人學校被迫停辦了。小佩英堅決不上日寇主辦的學校,不接受奴化教育,和父母去擺攤以維持生活。

1946年,華人學校復課。 “中國藝術演出社”來到了吉隆坡。他們唱的《馬車夫之戀》、《梅娘曲》,尤其是那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給葉佩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歌啟迪了葉佩英的心扉,使他們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從那以後,每當傍晚時分,她都在家裡深情地唱起《畢業歌》、《天倫歌》、《二月裡來》……1949年春,佩英進入坤成女中讀書。她如飢似渴地學習,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中學的功課都學完,好早一點回祖國進大學讀書。

1951年,葉佩英告別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國,在廣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師大附中完成中學學業,並獲得青年學生歌詠比賽第一名,曾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學生業餘廣播合唱團活動,後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195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1961年畢業留校,為了克服咬字吐字的困難,她苦心學習戲曲和民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中西結合的唱法。 1963年在中南海為毛主席、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演出領唱《祖國頌》。 1965年在周總理主持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週年”大會上,葉佩英演唱《黃河怨》,週總理讚揚“唱得不錯”。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華僑華人滿懷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歸國人數日漸增多,積極參與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來,為推動中國和平崛起的偉大復興,為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起到了橋樑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也就是在這樣時代背景之下,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反映愛國華僑心系祖國的電影《海外赤子》。

電影《海外赤子》海報。

葉佩英接到了作曲家鄭秋楓的來信,詢問她能否為電影《海外赤子》的幾首插曲配音。她欣然同意了。因為當她一口氣讀完劇本時,已被感動得淚如泉湧。劇本寫出了同葉佩英一樣的千百萬華僑熱愛祖國的熾烈感情和一片赤誠,她覺得自己與劇中人黃思華的心處處相通。尤其是主題歌《我愛你,中國》,使佩英感到,它也是自己的心聲。

於是,在演唱的時候,一開始她就用熱烈奔放的感情,高昂激越的歌聲,唱出了“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這歌聲一下子就“鑽”到聽眾的心坎裡去,給他們以美的享受,引起了他們感情上的共鳴。

隨著電影《海外赤子》在神州內外的播映,葉佩英唱的主題歌《我愛你,中國》也傳遍海內外了。廣大華僑都為此而十分驕傲地說:“葉佩英是在捧著自己的一顆心歌唱啊!她就是代替我們表達赤子之情的誠實的百靈!”

自此,接踵而來的便是讚美、稱頌、“掛鉤”、邀請……這里大多是對她的肯定、鼓勵和期望。但也竟有人對她講:“你要是到外國去,準不會像現在這般清苦……”葉佩英聽了,毫不客氣地說:“我記得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句話——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末,他也就不屬於人類。我認為,自己是祖國十億主人中的一員,我始終把祖國的日漸強大以為自豪。她是我的根,也是我心中的一切……到國外去,如果只圖生活安逸,孫中山滿可以在檀香山逍遙自在地安度一生,又何必’喚起民眾’、舍生忘死地日夜奔波呢!如果只求個人成名,何將以面對朝鮮戰場、老山前線那眾多的無名烈士的英靈!是中國人,就要有中國人的骨氣!”這話語,字字千鈞;這情感,萬眾共鳴!它和葉佩英的歌聲一樣,道出了十億人共同、樸素的心聲。

隨後,葉佩英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追求,苦心鑽研,博採眾長,在自己的教學和演唱中尋求這一條中西結合的道路,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不僅為《丫丫》、《苦難的心》、《排球之花》等電影的插曲配了音,還先後在天津、青島、廣州、北京、大連、哈爾濱、昆明、瀋陽、武漢等地舉行獨唱音樂會,受到了廣大聽眾的熱烈歡迎。

1983年,葉佩英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的副教授。她不僅擔任了全國僑聯宣傳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會理事、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務委員等職務,而且還光榮地被選為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七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3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津貼,並被《中外文學藝術名人肖像》和《中國人名大詞典》選為“當代人物卷的藝術家”。

她肩負重任,工作繁忙,但她的歌聲卻更加響亮。她為工人唱、為農民唱、為戰士唱、為牧民唱,還為僑胞和外賓唱。每當掌聲的高潮把她高高托起的時候,她總是虔誠地低下頭致意,感謝培育她成長的祖國和人民。她決心繼續通過自己的歌喉,用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永遠為祖國——母親唱那首最美的、世世代代也唱不完的歌。這首歌的永恆主題就是一一“我愛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