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歷史悠久的廣式點心 廣府人的摯愛*

廣府人喜歡飲早茶、下午茶和夜茶,除品茶外,還食點心。據不完全統計,點心品種有1000多款,為全國點心種類中之冠。其特點是選料廣泛,製作精細,花式繁多,鹹甜兼備,口味清新。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厭。

隨口數得出的有:蝦餃、牛肉球、鳳爪、乾蒸、糯米雞、鹹水角等等。而一些廣式點心更是悠久,遠近馳名,下面就為各位分享幾款:

南信姜撞奶

薑汁撞奶首創於番禺縣沙灣鎮,沙灣是魚米之鄉,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這裡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以製成多種奶製品小吃,其中薑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按中醫論說,牛奶性甘味寒,功能補虛羸,而姜則性辛微溫,功能散寒暖胃,去痰下氣。因此,薑汁撞奶在寒冷天氣食之,頓有通身暖和之感,可謂配合巧妙。南信牛奶甜品專家自八十年代後重新挖潛加以研製,使之具有姜香奶清的特點,又有驅寒健胃鎮咳之效,不少日本、美國客人都慕名專程品嚐,一些老主顧還經常買外賣回家吃,其風味道頗受消費者青睞。

雙皮奶

據說當年順德一位叫河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裡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舖吳老闆的祖先,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將清晨新擠的水牛奶煮開,趁熱倒在碗裡,熱氣會使鮮奶表層結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卻之後,再留皮去奶,而後再在倒出的牛奶裡添加細糖和蛋白質,放到火上去燉,不久就又可以結出一層皮來;把燉好的牛奶倒回原來的碗中,由此定名為雙皮奶。

要吃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層滑爽厚道。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府人的至愛,許多不食甜品的人卻可以接受順德雙皮奶,也許就在於它口味中的那種溫柔和鄭重吧。

文信的雙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夠選擇,可以是純正的雙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紅豆、蓮子、窩蛋、提子、薑汁等等的配料雙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裹蒸粽

這是當之無愧的廣東特產!據說,它的起源在肇慶,那些正宗的果蒸粽體形無比巨大(當然是比起我們平時能買到的那些)。而流傳到廣州,廣州人把它推陳出新,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好多新品種:瑤柱棕,菠籮棕,豆沙棕…… 但是不少人還是喜歡最傳統的裹蒸棕。

冷冰冰的冬天,拿著一個燙手的粽子,一層層的撥開它的皮,你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糯米香和豆香。猛地咬下去,那種感覺,就像有一股暖流從單田往各個方向奔流,又好像有一個武林高手在幫你打通各大穴道!一口一口地細嚼,混著五花肉的甘味,冬菇的鮮味,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它的獨特之處在於,粽裡面的豆很綿,很軟,很好吃啊!

和味牛雜蘿蔔

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蔔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烹製,深受當地食客歡迎。

艇仔粥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裡。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薑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嚐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蒸腸粉

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製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而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