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僑情——舉筷入口皆思念 華僑華人年夜飯裡敘團圓

烤條整魚、澆上秘製湯汁,平日少下廚的土耳其伊茲密爾華僑華人協會會長王興華準備露兩手;茨菇燜五花肉、客家湯……巴拿馬中國文化中心創始人張雪雲發動全家下廚,準備做“八菜一湯”;餃子裡藏硬幣、撈魚生,新中教育旅遊董事長、總經理楊新莉一家的年夜飯,還是熱熱鬧鬧……

年夜飯。

每逢佳節,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總離不開“家鄉味”。熱氣騰騰的飯菜裡,流淌著團圓的企盼,也飽含著對故土的思念。又是一年除夕至。今年因為疫情防控需要,海外僑胞的年夜飯形式雖稍有不同,但“儀式感”不減。

幾天前,王興華的太太就到當地大集市採購蔬果、肉類,訂購了中國調料;王興華則將提前訂購的海魚清洗乾淨、醃製好;夫妻二人提前包餃子、炸酥肉、發豆芽,只等除夕來。

四川人王興華介紹,自己平素工作忙,家裡做飯主要是太太負責。 “但年夜飯,我會下廚添兩道菜:東坡肉和烤魚,魚取‘年年有餘’之意,讓孩子們感受過年氣氛。”

東坡肉。

張雪雲和老公都是廣東客家人。為迎接辛丑年到來,他們幾個月前就釀好了糯米酒。

她介紹,每年年夜飯,茨菇燜五花肉、客家湯是必不可少的兩道菜,都飽含著喜慶祥和、吉祥美滿的寓意。 “年夜飯往往非常豐盛,今年的‘八菜一湯’需全家準備足足3個小時。”

“老公當主廚,我做小廚,兩個孩子負責洗菜、切菜及佐料。”張雪雲表示,年夜飯要調動全家參與,才能更好感受團圓氣氛。

作為陝西人,餃子、臊子麵一直是楊新莉家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依照傳統,每年楊新莉都會將硬幣包入餃子中,有幸吃到硬幣者便會得到獎勵。

年夜飯。

旅居新加坡20餘年,楊新莉家年夜飯也“與時俱進”,增添了南洋一帶特有的民間風俗“撈魚生”。這是一道帶有吉祥意味、祈求來年好運的特色新春菜餚,主要以優質鮮嫩生魚片,搭配醃薑絲、各色蔬果絲和特調醬料。

她介紹,家人圍宴滿座,每放一種配菜到圓盤裡,都會說相應吉利話,然後大家揮動雙筷,將盤中材料撈動,同時高喊“撈起,撈起”,寓意步步高升、風生水起。 “主要是營造一種過年氣氛,大家總會吃得很開心。”

作為傳統節慶年俗,“年夜飯”讓中華餐飲文化融入僑胞們代際傳承基因。

雖然都在巴拿馬出生,但張雪雲的兩個孩子尤其喜歡“中國味道”,也略懂其文化內涵;王興華的兩個孩子更是從小養成了“中國胃”,簡單做幾道中餐“不在話下”;楊新莉常帶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孩子們說吃著媽媽煮的臊子麵,總會回憶起小時候“奶奶的味道”……

受傳統文化熏陶,華僑華人“年夜飯”味蕾的滿足,少不了餐飲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包好的水餃。

連日來,德國法蘭克福中餐館珊珊餐廳老闆娘劉美娟的微信信息不停,來自僑胞的“年夜飯”訂單絡繹不絕。

疫情下,餐廳近期推出了年夜飯套餐外賣業務,其中訂88歐元套餐的人居多;根據節日主題,餐廳推出了松鼠鱸魚、百菜聚來、“全家福”等很多菜品,“不僅為大家取個’吉利’,也希望在特殊春節讓僑胞們品嚐到家鄉味,以解鄉思”。

因疫情阻隔,今年春節,劉美娟全家不能團圓,餐廳廚師亦無法與家人相伴。她說,今年除夕,自己會和兒子留在餐廳,與廚師們一起包餃子、做北京烤鴨,大家一塊兒好好吃個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