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是二十四?

“小年”歷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從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九,磨豆腐掃房子,每天都有事情佔著手,一直忙到除夕。

這個節日很有意思。日期不定,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則是臘月二十四。但不管怎樣,勞碌了幾乎一整年的人們,都會籌劃著過一個舒服的新年。

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

在國內不同地方,小年的日期不太一樣。

據蕭放考證,北方多是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臘月二十四。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

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

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南北小年不同日,還跟我國古時“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

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這一說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

由於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裡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而南方地區水係發達,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較多,他們的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當然北方的船家並不遵循“船五”的習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地區則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則在農曆十五元宵節。山東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過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區把過小年和過元宵合在一塊,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

無論如何,小年拉開序幕後,人們正式開始“忙年”:打掃屋子,準備新年團圓飯的各種食材。

“寫大字”也是過小年的一種習俗。這裡,“寫大字”就是寫春聯,貼在大門上的,會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類的句子,表現美好願望。

“民間認為,送走灶神到過年這段日子,叫’百無禁忌’,沒有灶神管著,做事情比較隨心一點。”蕭放說,民俗有時也很有“彈性”,很有趣,“實際上是老百姓的自我調節吧”。

祭灶之後,要“趕塵”,就是大掃除,家裡的銅器要擦的十分光亮,同時洗澡理髮,寓意除掉過去的晦氣,迎接吉祥的新年。

你的家鄉是哪一天過小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