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講粵叻——廣東人說話連詞語都可以倒裝 太真實了*

之前微博上有一個熱搜:

山東人說倒裝句有多好笑

據說全國人民都知道

山東人全都是平平無奇的

倒裝句小天才

日常生活裡

一不小心就蹦出一句倒裝句……

連公交車上的標語

都是倒裝句

(雖然打了碼,但那個“魯”字已經深深的出賣了你)

看到這個話題

作為“倒裝句魔王”的

廣東人肯定是不服的!

愛說倒裝句的

難道不是我們廣東人嗎?

是不是很熟悉!

每一句話都是倒裝哇!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

廣東話的倒裝套路都有哪些

01.粵語常見倒裝句式

1、經典“XXX先,畀XXX”

這是粵語句式中最經典的倒裝句用法,而且廣東人還把這樣的句式直接轉換成普通話,然後就形成了我們經常調侃的“廣普”。

XXX先系列——

“食飯先”=先去吃飯;

“沖涼先”=先去洗澡;

“瞓覺先”=先去睡覺;

“你走先”=你先走

畀XXX系列——

“畀個瓜你”=給你個瓜;

“畀把遮我”=給我把傘

2、XXX唔該

“唔該”是日常粵語詞語,可以表示歉意和感謝的意思,這個詞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倒裝!

“老闆!收錢啊唔該”=老闆!麻煩收錢

“幫我執下台唔該”=麻煩把我收拾一下桌子

“下一站有落啊,唔該”=麻煩下一站有下

3、得滯、XX過XX

例如——

“多得滯”=太多了

“少得滯”=太少了

“飽得滯”=太飽了

“畀支筆過你”=給你一支筆

“畀兩文過你”=給你兩塊錢

“囂張過我”=比我還囂張

4、多&少

例如——

“口水多過茶”=口水比茶水還多

“嚟多碟炒粉”=多來一碟炒粉

“你畀少咗我”=你少給我了

5、其實廣州許多詞語就是倒裝過來的

比如下面的這些——

鞦韆——千秋

素質——質素

公雞——雞公

母雞——雞乸

夜消——消夜

半夜——夜半

隱私——私隱

整整齊齊——齊齊整整

甘心——心甘

客人——人客

早晨——晨早

02.粵語倒裝用法規律總結

粵語這麼多倒裝,外地朋友們都要看暈了。那麼,粵語倒裝有規律嗎?有的,下面就看熱心老廣為我們總結的規律吧:

1、廣普有時候會狀語後置。例如:你先走=你走先(廣普)

2、廣普有時候也會狀語前置。例如:電梯比爬樓梯慢=電梯慢過爬樓梯(廣普)

3、雙賓語時,賓語語序與普通話相反。例如:給我一雙筷子=給對筷子我(廣普)

4、定語後置。粵語習慣上將修飾詞放在主詞後面,相對普通話來說,形成了所謂的倒裝詞語結構,例如北方漢語的“公雞”在粵語中是“雞公”,而“椰青”指“青椰子”。

這種把定語置於主詞之後的語法在壯侗語及越南語中均廣泛存在。秦嶺淮河以南的漢語方言基本都有這種情況。有學者認為這是上古漢語的殘留,文言中就有定語後置句,北方河南亦有山名為雞公山。

5、並列動詞體。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

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如“休下息”、“學緊”,在現代標準漢語中分別為“休息一下”、“正在學習”。

6、同素逆序詞。粵語有不少詞彙的字序都跟普通話相反。例如“鞦韆”在粵語中是“千秋”、“夜消”(俗寫“夜宵”)在粵語中是“消夜”(俗寫“宵夜”),“擁擠”在粵語中是“擠擁” ,“要緊”在粵語中是“緊要”。

語言學家一般將這類詞彙稱為“同素逆序詞”、“同素反序詞”或“反序構詞”,令一些人誤以為粵語顛倒了原有字序,其實這類詞彙當中,有不少都是普通話將字序顛倒,反而是粵語保留了古代用法。

其實不只是廣東人和山東人喜歡用倒裝,全國各地都有倒裝的用法,用倒裝就是為了強調、突出等。

03.為什麼廣東人說粵語總是倒裝句

倒裝,在粵語,乃至六南語係都存在或多或少,與現代書面文互為倒置的語法。嚴格來說,是保留古代漢語(文言文或古文)語法。

說到“倒裝”,是“現代文”倒裝,而不是古文倒裝。總的來說,是因為方言的使用習慣。

所以為什麼粵語會有這麼多的倒裝句呢?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粵語承繼自古漢語,大多數表達都是約定俗成的。

而古漢語之中又經常出現倒裝語法,所以粵語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語法。例如(宋)朱熹《論語集注》雲:“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

另一方面,粵語的語序顛倒,原來也反映了廣東人微妙的“叛逆心態”。

從兩千多年前,南越王與秦漢作對,那時開始南粵人就有種排外情緒。到了近現代,虎門硝煙、三元里抗英、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辦黃埔軍校、北伐戰爭、廣州起義等著名的歷史事件,都是廣東人做歷史主導者。

解放之後,南下乾部主政廣州,帶來許多北方的風俗習慣和語言,廣東人雖然接受,但確實有過一段時間的抵觸和抗拒。

畢竟普通話只有七八百年曆史,而粵語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一代口口相傳,在每一個廣東人心中都根深蒂固。

如今都在大力推廣普通話,但也有不少廣東人認為,粵語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中山大學人類學係就曾經在廣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作過一個調查,到底廣東人是根據什麼認定自己是廣東人的?

結果,在被訪對像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據鄉音,其次是血緣關係,第三才是地緣關係。

也就是說,人們是根據鄉音,從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鄉的。

就算你戶籍是梅州,但不會說客家話,你也不算客家人;就算你生活在潮州,但你不會說潮州話,別人也不會當你是潮州人。

在廣東人心目中,粵語的位置就是這麼高。它的功用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