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穗話——廣府典故:荷溪龍船、丁文食件、開圍骰

丁文食件—-逐件計

“丁文食件”,粵語發音為“丁蚊食件”。

清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制度,規定制錢一千文準銀一両。銀両是法定通貨,不僅民間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納地丁捐稅也使用,由此形成銀両制度。但同時仍然保持著銀銅共存的貨幣體系。銅質貨幣系統以“文”為基礎,“丁文”是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俗稱“銅板”。

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是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分有紅、黃、白銅。正面上緣鎸省名,中間珠圈內鎸幣名“光緒元寶”,上下右左讀,下緣鎸面值。幣值有半分、一文、二文、五文、十文。這些銅錢按其面值,俗稱為“丁文”,為面額最小的銅幣。

廣府俗語“丁文食件”即係自己搵到一文錢,就食返一件,量入而出。搵幾多食幾多,無隔宿之糧,逐件計算。

例句:屋企人多,人工又低,只好丁文食件,就住嚟使。

荷溪龍船—-借人威

“人威”,指“仁威廟”,仁威廟坐落於廣州西關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內,佔地2200平方米,系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宇。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喺西關有龍舟競賽嘅習俗。以前西關河湧縱橫密佈,又近泮塘同珠江邊,龍舟活動非常流行。當時最有名嘅系泮塘五約嘅龍舟,以剽悍著稱。泮塘龍舟系傳統嘅龍舟,一條船上扒船嘅72人,打鼓嘅4人,攞彩旗嘅2人,前後抓艄嘅4人,仲有掌管銅鑼、羅傘同神颱嘅人員,一共80幾人。鼓上寫著“仁威”兩個大字。

泮塘鄉信奉仁威廟真武帝,而珠江對岸嘅鹽步鎮亦同仁威廟有好深嘅淵源,每年鹽步嘅龍舟喺西關一帶稱霸。鹽步龍舟以白鬚為記,西關人稱之為“白鬚老龍”。遠近聞名,且每年均尋釁鬧事,人畏其剽悍。但由於鹽步龍信奉仁威廟真武帝,對泮塘五約龍舟亦相當敬重。但喺西關龍津路嘅荷溪鄉嘅龍船則總系輸家,終日都被人欺負,故此後嚟亦打出旗號,曰“荷溪仁威”,插於舟中,以示自己亦屬仁威部屬。所以後嚟西關人有句俗語“荷溪龍船一借人(仁)威。”

例句:佢恃住自己老竇做官,成日喺度猲猲霸霸,其實係荷溪龍船借人威。

開圍骰—-冇大冇細

傅統嘅賭博中有一種叫做“骰寶”,一般稱為“賭大細”。莊家先將三粒骰子放喺有蓋嘅器皿內搖晃。當各閒家落注完畢,莊家便打開器皿並派彩。因為最常見嘅一種賭法是買三粒骰子合計點數嘅大細,總點數為4至10稱作“小(細)”,11至17為大。

如果開出嘅三粒骰子都係同一數目,就叫“圍骰”。三粒都是1,就叫圍1;三粒都是2,叫圍2,如此類推。圍1總數是3,不算是小,莊家通吃;如果開的三粒骰子是4,就叫圍4,雖然總數是12,亦唔算大,莊家通吃。除非閒家當初下注是買圍骰,才可算勝。後嚟,“開圍骰—-冇大冇細”就成為左廣府歇後語,用嚟比喻“不顧長幼之分嘅行為”。

例句:見到長輩都唔讓座,真係開圍骰,冇大冇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