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識——海外最近流行的詐騙手法揭秘應對方法

假期來臨,不少騙徒也迎來趁機行騙的“旺季”。

前段時間,包括英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個中國駐外使領館發布了防範電信詐騙的提醒,小僑(ID:qiaowangzhongguo)也進行了梳理盤點。 (詳見:僑胞、留學生們小心!騙子又盯上了你的錢包,已有人被騙走巨額資金)

警告發出後,本以為詐騙犯罪團伙會“消停”一段時間,沒想到,最近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詐騙手法,讓人防不勝防。今天小僑(ID:qiaowangzhongguo)就為您揭秘最近海外流行的幾種詐騙手法,解析各種騙局的模式,教你識別並應對此類騙局。

假借避疫實施“寵物詐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趁在家避疫決定養寵物。美國德州的洛佩茲因疫情失去工作,她在網上看到一隻可愛的哈巴狗幼犬,先匯出400美元買下那隻小狗(賣方聲稱是促銷價),再匯給對方800多美元額外費用和運輸箱費用,讓他們把小狗從弗吉尼亞州運到德州她家。之後,“育種者”和對方推薦的“快遞公司”電子郵件戛然而止,語音信箱和短信無人回應。

騙局模式:疫情為詐騙者提供新藉口,他們假借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讓買方有機會親眼看到或親自領取寵物。還聲稱須依“法規”收取額外費用,有些要求消費者購買特殊控溫運輸箱、“可退還”寵物保險和根本不存在的疫苗,到款之後卻沒有如約寄出寵物。

應對方法:類似的寵物詐騙則包括領養狗、貓、鬣蜥和蜥蜴等。若想要領養寵物,可到動物收容所領養,不要向不明來源賣家或領養所認養寵物,以免受騙。遇到要求立即付款的對話和短信息,應心生警惕。

“紫外線產品殺滅新冠病毒”騙局

加拿大反欺詐中心稱,2020年,加拿大發生的欺詐案比去年增加了36%。騙局多圍繞疫情展開,形形色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互聯網銷售平台上,有商家聲稱他們銷售的“家用紫外線產品”可以在家中起到殺死口罩和手機上病毒的作用,還有商家稱他們的產品可以殺滅新冠病毒。不過,加拿大衛生部警告此類產品作用並無證實過。

紫外線產品。

詐騙模式:此類詐騙的模式比較簡單。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新增病例不斷增加,很多人心理出現恐慌。不法騙徒正利用了這一心理,說他們的產品可以殺滅新冠病毒。

應對方法:如果你購買了說是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傳播的紫外線產品,立刻停止使用。加拿大一家專門製作紫外線產品的公司BlueMorph的CEO法倫說,那些在網上銷售的廉價產品,通常沒什麼效果,而且還可能帶來傷害。它們發出的波長,有的可能危害皮膚和眼睛。

小心微信上的購物“折扣”詐騙

最近,新西蘭連鎖超市PAK’nSAVE被捲入詐騙事件中,奧克蘭北岸一家PAK’nSAVE甚至特別發出了中文警示信息,提醒顧客謹防微信詐騙。超市網站上寫著:“我們注意到有微信群盯上了網購的客戶,詐騙者向不知情的客戶提供50%的雜貨折扣,並要求客戶通過微信支付付款。PAK’nSAVE的網購客戶應該要確保他們只通過官網購物。”

商場裡的折扣廣告。

詐騙模式:顧客從某個詐騙類型的折扣渠道訂購服務和食物,而騙子們則利用從別人那裡偷來的銀行信息來支付這些訂單的費用。簡單來說就是,顧客A在網上看到騙子B發的折扣信息,於是下了單付錢給了B,而B則使用偷來的C的銀行信息給商家付錢,C發現銀行信息被盜用並發起退款,而此時商家如果已經把貨送出去了,最後有損失的就是商家。如果商家謹慎發現異常即不送貨,那麼損失方就會是顧客A了。

應對方法:許多商家節假日都會打折。對很多購物者來說,能享受到巨大優惠是件令人興奮的事,但是,這時候通常就是騙子藉機行騙的絕佳時機。新西蘭華文媒體提醒廣大華人警惕打著“折扣”旗號實施的網絡詐騙,不要輕信引導至非官方購物渠道的折扣廣告。

以“名牌服裝設計師”名義詐騙

近期,多名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向駐英國使館求助,稱其在倫敦牛津街、國王十字火車站等人流聚集地區,被人以問路名義實施詐騙。據介紹,詐騙分子搭訕受害人後,謊稱自己是某國際知名服裝品牌設計師,願將隨身攜帶的該品牌服裝“低價出售”以示感謝,並以天氣寒冷為藉口邀請受害者到車內“看貨”。受害留學生一旦上車,即被勒索錢財。

詐騙模式:騙徒謊稱自己是“名牌服裝設計師”,願以低價出售品牌服裝,邀請受害者上車“看貨”勒索錢財。類案件偵破難度大,追回被騙款項可能性很小。

應對方法:中國駐英國使館提醒在英留學生提高警惕,切莫盲目相信陌生人或貪圖小便宜,更不要輕易進入陌生人的車輛或房間,如遇可疑人員應盡快脫身並視情報警。緊急情況下,可聯繫中國駐英國使領館尋求協助。

騙徒出沒“旺季”這些常見騙局須警惕

隨著假期臨近,除了以上流行的詐騙手法,常見行騙手段還包括:

社交媒體平台的交換禮物,騙徒聲稱只要購買一份禮物予神秘受惠者,就能獲取更多禮物;

電子賀卡,藉此獲取收件個人信息;

賬號受損的虛假警報,提醒有關購物平台或銀行等賬號出現可疑活動,要求通過提供的網站鏈接等方式重設密碼;

臨時假期工作,用優厚待遇吸引他人提供金錢或個人信息以獲得工作機會;

假的慈善活動,假借慈善名義要求在線捐款;

虛假在線假日活動,疫情期間實體活動減少,一些假的在線活動成為騙徒行騙手段,目的是盜取信用卡信息。

通過梳理以往的案例,小僑發現,詐騙有三種最常見的策略:一是騙徒抓住人們的恐懼心理——假裝自己是政府官員,比如警察/移民官員等;二是利用人們的情感、關係設騙局,此外,騙徒還善於利用人們的投資計劃獲取高額利潤的心理。

疫情之下,海外生活不易,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