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廣東哪裡的臘味最好吃 天冷來份臘味煲仔飯怎麼樣 *

臘味稱得上是一道牽絆著鄉情的嶺南美食

特別是在寒涼的日子裡

只要一煲臘味煲仔飯加一碗滋潤老火湯

足以撫慰勞累了一天的身心

想吃煲仔飯?

不,你只是想吃上面的臘味!

來吧,先品美食再學法,一定別有風味!

通常來說

粵式臘味分成

“廣式臘味”和“粵北臘味”兩種

前者在遍布珠三角各大區域

後者又以連州東陂、樂昌北鄉

這兩大地方為代表

廣式臘味 香甜醉人

廣式臘味與廣東的“粵北臘味”雖是“同源”,但在風味上還是有較大區別的。

就臘肉的分類而言,廣式臘味分紅臘和白臘,傳統廣式臘肉以紅臘為主,即在醃製過程中添加醬油和糖,臘肉有醬香味,色如琥珀;而白臘則是在醃製時添加少量醬油,流行於粵北一帶的臘味,屬於典型的白臘,幾乎只用鹽醃製而不加醬油和糖。

傳統的曬製臘肉需要依靠乾燥的秋風及天然陽光生曬而成。一般臘腸、臘鴨要曬足15天時間,待到變硬即可,而臘肉則只需曬1個星期左右,以最終呈現金黃色、自然出油為佳。每年秋風吹起便是老廣們開始曬臘味的時候。如果遇上多雨天氣,做出來的臘腸會有一股油膩味。

東莞臘腸

廣式臘腸從外觀到味道都具有色澤鮮潤、酒香濃郁、皮脆肉鬆的特點,特別能代表廣東人鹹中帶甜的飲食偏好。

說到廣式臘味最靈魂的伴侶,當然就是令人心生愉悅的碳水化合物——煲仔飯。

廣式煲仔飯裡又以臘味(臘腸、臘肉、臘鴨等)為配料是最為經典,甚至“臘味煲仔飯”在廣東省內外都是“煲仔飯”的代名詞,位列眾多煲仔飯配料之首。

廣東人煮米飯頗為講究,以油鹽潤米以達到米粒晶瑩、粒粒分明的境界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與米飯搭配最好的油,便是豬油(其次是雞鴨油,牛油、魚油、植物油。)

本身俱有油鹽成分的臘味就是煲仔飯的絕佳選擇,加入了臘味的煲仔飯,在燒製的過程中,臘味的油鹽就可以在炭火的溫度下滲入至每顆米飯,達到晶瑩剔透、油潤回甘的效果。

而且臘味還有一個優勢便是,它自身有高濃度的香氣,甚至本身就含有調味燒汁的醬香(廣式臘味在製作時就已經加入了醬油),因此遇到米飯時可以更直接地與米粒形成互動,提早並且更深入地將米飯烘出味道。

粵北臘味 咸濃油潤

如果說廣式臘味以酒香、甘甜讓人回味無窮,粵北臘味則以咸濃令人垂涎。

在東陂,自家天台就是曬臘味的好地方

在粵北臘味中,以廣東西北部連州一帶的“東陂臘味”比較有名,稱得上是聞名全國的代表性特產。

東陂鎮在秋冬季時,下午開始就會吹2—3級的北風,為臘味的風乾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由於風流正對著山腰間生曬臘味的地方,臘味直接風乾,不用烘爐烘乾,聞起來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香氣和天然風味。有了這些優越的自然環境,加上山區鄉民的飲食習慣,從古時開始,東陂臘味就以獨特的口味代代相傳。

上等的東陂白臘肉

前面提到,粵北臘肉大都是“白臘”,白臘肉不加豉油,敢於露出“本色”,因此必須肉質新鮮,否則,只會自曝其短。

地道的東陂臘肉臘腸,能直接用開水煮著吃,完全不怕“開水燙”!因為其鹽分相對較重,經過水煮以後,不僅口味更適合大眾口味,而且肉質更加爽滑、多汁。 (要注意的是整條煮才能保證風味不流失。)

在粵式臘味中獨樹一幟的“粵北臘味”是深冬後才上市的。雖然同樣是臘味,但它與“廣式臘味”在風味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北鄉臘潤腸

粵北臘味的特點是乾身而味道偏鹹、油甘,口感結實有韌勁。但實際上,粵北臘味的含鹽量比廣式臘味還要低,其濃鹹的原因在於粵北臘味製作時不加糖。

粵北臘味在吃法也有別於廣式臘味。一般來說,臘味只能當輔材,但粵北臘味能單獨成菜,甚至有“臘味火鍋”的吃法。其代表就是“蘿蔔臘豬腳火鍋”,用蘿蔔、紅蘿蔔、鮮筍、大肉芥菜為湯底,加入臘豬腳、臘腸等,就可以成為一道色味極其特別的火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