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穗話——歷史文脈名街 這裡是文明路

越秀區的核心

西連大南路

東接東華西路

藏匿著一條

全長900餘米的

寶藏小路

在這裡

你不僅可以感受文化氣息

還能體會老廣州的煙火氣

就在上週

它還因為天王巨星的到訪

再次刷屏朋友圈

本期“發現廣州”

帶大家看看廣州的歷史文脈——文明路

文明路是廣州市內東西向的主要道路之一。文明路的原址為宋代廣州子城的南面城牆,城牆上築有城門,稱“步雲門”(後改稱沖霄門),是宋代子城南面的兩個城門之一。明代三城合一後,該城牆變為明代老城的南城牆,後改稱文明門,屬於老城南城牆的四個城門之一。

1920年代初,廣州開始了拆城牆築馬路,文明門連同南城牆一同被拆,原城牆基址被平整後闢為馬路,遂命名為“文明路”。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文明路”被認為是屬於“封資修”的舊路名,於是連同大南路、東華路一起被改名為“延安路”,文明路即為“延安二路” ,1980年代初復名文明路。

文明路是廣州市內頗具文化氣息的街道之一。文明路上就有多處古蹟,皆與文化相關。文明路文德路一帶自古是書香興盛之地,北宋宋歷四年(1044年),廣州創立州學,俗稱“廣府學宮”,號稱“嶺南第一儒林”,廣府學宮幾經遷址,而在明代時,便位於如今市一宮的位置。

有趣的是,市一宮正對面,便是廣州18座城門之中的一座,文明門。而文明路的稱謂也是因文明門而來。城門外有青雲橋橫跨玉帶濠直通青雲直街,寓意入讀府學者能平步青雲。廣府學宮衰落後,在原址分別建起了市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文獻館。解放後,又在廣東文獻館的原址興建了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

文明路上還有不少重要建築物。已有80多年曆史的廣東消防總署大樓(今越秀區消防中隊營區)即是一例。廣州市消防局舊址,現門牌文明路49號,原民國廣州市中央消防總所,1924年由廣州近代建築之父查爾斯伯捷設計,由於經費不敷,工程拖了4年,直到1927年才落成。總署大樓參照當時英國消防樓設計籌建,為西方古典柱式構造建築,下層為泵水房,停放泵水消防車,旁邊建有馬房,後院還特別挖有一個用來灌水的魚塘。

大樓的頂層是一個閣樓式瞭望崗。瞭望員站在瞭望崗,可以清楚地鳥瞰廣州全景,一旦觀察到火情,就會拉鈴示警,並通過竹筒向下面的人通報火災地點。新建的消防局瞭望台高29.52米,一度是廣州市最高的建築之一。

文明路上的藍色“八爪魚”天橋(2011年拆除)

位於文明路215號的國民黨“一大”舊址,是1924年孫中山在此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場,具有重要的革命歷史意義。現在的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5號,是廣州魯迅紀念館。

魯迅曾在1927年在廣東有時長8個月的交集。 8個月的故事,實在是太短了。因此,魯迅的這段往事容易被人忘記。事實上,廣州魯迅紀念館,不僅僅有魯迅的故事,它還包含了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明遠樓(俗稱“紅樓”)。紅樓其實就是廣州清代貢院,是兩廣地區舉行鄉試的地方。

清代年間,才華士子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便要經過科舉應試。古時信息閉塞,科考結果往往只在一牆登出,而位於德政中路的省立中山圖書館西門的一段30米青磚舊牆,就是專門用來張貼公佈鄉試名次的榜單。

很少人知道,這一面高約4米、長約30米的青磚舊牆,屬廣州市級文物,竟有百年曆史,斑駁印跡,見證多少文人才子緊張地在牆上搜尋自己的名字,也見證了多少光榮的開始。

這座牆有著氣勢非凡的名字,“龍虎牆”。一說是由於放榜多在農曆九月的寅日或辰日,寅屬虎,辰屬龍,所以榜稱為龍虎榜,這貼榜的牆就是龍虎牆了。

據史料記載,一旦放榜,榜前會里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人。如今雖沒了這般熱鬧,但這裡的街坊告訴花城君,因為是出文人的地方,每逢高考,也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沾光”。

而廣州的文明路

時間賦予了它年代裡的文化底蘊

還在走鬼檔和街邊小店裡

留下了廣州美食的絕佳記憶

遠近聞名的文明路

你在這裡留下過什麼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