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識——騙子又盯上了僑胞的錢包 已有人被騙走巨額資金*

臨近年底,騙子們又開始“衝業績”了。

他們新舊套路輪番使用,讓不少身在的海外僑胞、中國留學生落入圈套,損失慘重。最近出現的一種“新套路”,就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的“數字貨幣”騙局。

中國駐西班牙使領館近日專門發文提醒,有部分旅西華人受高額回報引誘,通過私下融資方式參與“標會”集資或投資“馬克幣”項目,巨額資金被轉移後,才發現上當受騙,追悔莫及。

中國駐巴塞羅那總領館網站截圖

這種“數字貨幣”騙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頭到尾都是假的,牽頭人(俗稱“會頭”)憑空捏造出一個“貨幣”,並宣稱自己是“合法的”,只要手指動動,“一個月就能賺回20 %的利潤”。但實際上,這種“貨幣”根本就不存在,也沒有任何金融監管部門的批准。

另一種是做虛假交易。 “牽頭人”搞一個虛擬的“交易中心”,然後自己倒賣,讓價格在10%至20%之間波動,讓人誤以為投入資金後,很容易就能產生高額回報,等投資人買了以後,“牽頭人”就會裝無辜說網站被黑客侵入了,所有的錢都被偷了。

針對這種數字貨幣騙局,西班牙華人律師季奕鴻表示,許多融資是通過遠程操作甚至跨境運行,以此躲避各國金融監管。因此發生此類問題後,需要各國警方協助一起取證,難度更大。而各國警方對電腦取證的調查還處於初級階段,要追回資金難度很高。

類似的案例在日本、俄羅斯都發生過。只要數字貨幣的相關小程序或交易平台突然終止運行,那麼投資人就會血本無歸。

季奕鴻律師還呼籲,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華人首先要盡量守住自己的本行,盡量減少開支費用。不要想著在自己不了解的領域賺大錢。對不了解的領域要請教專業人士,不要瞎折騰。對於利潤很高的投資尤其要慎重。

除了這種新型數字貨幣騙局,近期,中國駐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奧地利、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使領館相繼發布消息,提醒當地中國公民謹防新一輪的電信詐騙。

雖然這些“舊套路”已經被揭露過多次,許多中國駐外使領館也屢次發布防騙提醒,但是仍有很多人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

冒充中國駐外使領館和國內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是最常見的一種“套路”。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前不久,在英國留學的小王接到了一個顯示是英國本地號碼打來的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中國駐英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並稱有一起“跨國洗錢案件”涉及到了小王,讓小王協助調查。沒過多久,小王就接到了自稱是“上海寶山公安局陳警官”的電話。 “陳警官”讓小王交納一筆保證金到某安全賬戶,並表示,如果檢查無恙,會在半個月之內將錢原路退回。

於是,小王按照對方的要求,先後把自己準備交學費和住宿費的27萬多元轉入了賬戶。幸好,轉賬後不久,小王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她趕緊讓在國內的母親報了警,20萬元被警方追回,兩名犯罪嫌疑人也被警方抓獲。

假冒使館工作人員詐騙留學生嫌疑人落網。

而在日本大阪的20歲中國女留學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據警方透露,9到11月有自稱是“中國的郵局職員”和“警察”的男女相繼打電話給該留學生,謊稱“你個人信息遭竊,被捲入犯罪行為”“會變成詐騙違法分子的”等,以保釋金等名義要求支付錢款。

最終,該留學生通過中國的家人向對方的銀行賬戶匯款110萬日元。此類瞄准在日中國人的詐騙事件在大阪府等各地相繼發生,當地警方正在開展調查。

據新加坡警方統計,2020年上半年,新加坡警方共接報220餘起上述類型電信詐騙案件,受害者損失高達千萬新加坡元。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針對海外中國公民的騙局層出不窮,大家該如何應對呢?

12月7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在其微信公眾號發佈公告,提醒在法中國公民謹防新一輪電信詐騙,這些建議也可供各地小伙伴參考。

中國駐法使館提醒在法中國公民,使館不會以電話方式通知當事人涉案,不會以電話方式要求轉賬匯款,不會要求回撥任何電話號碼與任何機構進行下一步聯繫,不會電話通知中國公民涉及信用卡詐騙、信用卡超支、信用卡被凍結,不會電話通知當事人護照過期、居留卡過期,更不會通知來使館領取包裹或公文。

使館提醒中國公民不要在電話裡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況、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如遇陌生人來電,務必保持警惕。如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向當地警方和國內公安機關報警。

外交部領事司微信公眾號“領事直通車”近日也發布視頻,揭秘海外電信詐騙四大套路,幫助海外中國公民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最後提醒廣大僑胞、留學生們保持理性的態度和安全警惕意識。

疫情當下,做好健康防護的同時還要守護好自己的“錢包”,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