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老祖宗常說:“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偉大的祖先用他們的勞動與智慧為我們創造了無比燦爛的傳統文化。俗語就是祖先們學習與思考的智慧結晶,它蘊​​含著豐富而又獨特的文化內涵,可以說通過這些俗語我們可以跨越時空隧道了解古人的思想,再經過現代人加工創作,完全可以適用於現代社會。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俗語都來自民間,古代的百姓可能會缺錢、缺食物、甚至是缺知識。可是百姓們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經驗了。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就慢慢流傳下來,形成了關於衣食住行、錢財禮節等生活各方面的經驗。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人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究竟哪一條道路才是正確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

第一是危險的路不要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給親人帶來擔憂與痛苦。古人云:“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是陌生的路不要走。

這條路充滿著未知,一不小心就會血本無歸。即使小心翼翼也不如走一條熟悉的道路,讓人生平穩一些。可以適當去闖蕩,但最好不要打沒有一點把握的仗,否則很有可能一敗塗地。

第三是沒人走過的路不要踏。

創新的道路上是孤獨的,雖然結果可能會舉世矚目,但是過程是痛苦的。我們作為芸芸眾生,不一定就是最聰明的人,在發現你選擇的道路上沒有嘗試過的人,說明這條道路沒有人踏過,若執意走下去,失去的可能會更多。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需要處理人情世故,懂得禮義廉恥。隨禮就是最常見的人情世故。但是隨禮也有三種情況不能隨。

第一種是沒被邀請的禮不用隨。

那些都不願意下請帖或者口頭邀請一下的宴會,是不可以隨便隨禮的。一方面不請自來的人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拉關係,另一方面這種隨禮也會被看不起。

即使關係再好,如果別人不邀請你,無論是什麼原因,最好都不要主動隨禮,否則容易造成熱臉貼冷屁股的局面。這種情況,估計不少人都遇到過,不是一般的尷尬。

第二種是不道德的禮不用隨。

有些人並不是用宴會達到親朋好友共同慶祝的目的,相反他們想利用宴會達到收錢的目的。這樣的禮隨了只能是在浪費錢。對於那些沒有道德底線,隨意舉辦宴會收禮的更要直接拒絕,不然就會接連不斷。

第三種是沒有回頭的禮不用隨。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對於自己舉辦的宴會他人一次都沒有受邀參加,或者假裝不知道,對於這樣的人,如果他有事情通知你的話,一定不要覺得為了面子也要去。不懂得禮尚往來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會。

另外,更不需要擔心面子問題,朋友講究真心相待,多次邀請都沒有來參加,說明在那人心裡並沒有將你當做朋友,這樣的宴會參加還有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