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講粵叻——有趣的粵語構詞特點及親屬稱謂講解

粵語的構詞法與普通話大體上是一致的,普通話有的構詞法,粵語基本都有,但粵語也有自己獨特的構詞形式,歸納其特點如下:

1、粵語較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單音詞。

如:眼(眼睛)、枱(桌子)、嘴(嘴巴)、耳(耳朵)、女(女兒)、仔(兒子)、木(木頭)、石(石頭)、骨(骨頭)、衫(衣服)、鞋(鞋子)、襪(襪子)、紐(鈕扣)、龜(烏龜)、蟻(螞蟻)、鷹(老鷹)、橙(橙子)、禾(稻穀)

這些詞絕大部分是名詞,在普通話中通過添加同義詞素或加子、頭、兒等後綴構成雙音詞。

2、偏正式結構一般是前面修飾後面,但粵語中也存在一種後面修飾前面的構詞方式。

如:雞乸(母雞)、狗公(公狗)、人客(客人)、菜乾(干菜)、黃瓜酸(酸黃瓜) 

3、在並列式的詞語中有一種二對一的方式,前二後一,同時指統一事物或統一事物的不同性質。

如:

口水痰 (痰)

晚頭夜 (夜晚)

老實威 (顏色、式樣樸素大方而較鮮豔華麗)

大嚿衰 (形容塊頭較大而愚笨的人)

大食懶 (好食懶做)

4、動賓結構的。詞在普通話中大多數是動詞,少數是名詞,粵語中除了構成動詞和名詞外,還構成形容詞。

如:

爆棚(滿座,過分擁擠)

倒灶(砸鍋) 

逼人(擁擠)

吊癮(引起興趣但又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覺)

生性(指小孩懂事)

反骨(無情無義)

5、形容詞後面加兩個相同或不同的襯字增加詞語的韻律感,使詞語更加生動。普通話中也有類似的構詞法,但粵語顯得尤其豐富。

如:齊戢戢、懵盛盛、白雪雪、肥腯ten4腯、高呈呈、滑捋lüd1捋、直筆甩、尖筆甩、花哩碌

6、名詞下加仔、女、佬、婆等詞尾。如:

刀仔(小刀)

凳仔(小凳子)

明仔(小明)

歌仔(歌)

靚女(漂亮的女孩)

叻女(聰明的女孩)

豬肉佬(賣豬肉的男人)

肥佬(胖男人)

洗衫婆(替別人洗衣服的女人)

肥婆(胖女人)

上面的名詞多數用於稱呼別人,講到稱呼,用粵語來稱呼親屬也是很有特色的,例如:

一、普通話與粵語的稱謂對照表:

曾祖父 (太爺)

曾祖母 (太婆)

祖父 (阿爺、爺爺 )

祖母 (阿嫲、嫲嫲)

外祖父 (阿公、公公 )

外祖母 (阿婆、婆婆)

伯父 (大伯 )

伯母 (伯娘)

叔父 (叔叔、阿叔 )

嬸母 (嬸嬸、阿嬸、家嬸)

姑父 (姑丈 )

姑母 (姑媽、姑仔(僅指小姑子))

姨父 (姨丈 )

姨母 (姨媽、阿姨、姨仔(僅指小姨))

舅父 (舅父、舅仔、舅父仔(僅指小舅))

舅母 (舅母、妗母、阿妗)

父親 (爸爸、阿爸、老竇、爹啲)

媽媽 (母親、阿媽、老母、媽咪、老媽子、媽子)

岳父 (岳父、外父、阿爸 )

岳母 (岳母、外母、阿媽)

丈夫的父親 (家公 (僅背稱)、阿爸)

家婆 (丈夫的母親 (僅背稱)、阿媽、奶奶)

妻子(老婆、老婆仔、愛人(僅背稱)、內人(僅背稱)、女人(僅背稱)、黃面婆(表鄙視的背稱)、財政大臣(含戲謔意味的背稱) 、米飯班主(和財政大臣同理)、人哋個老母(別人的媽媽即孩子他媽))

丈夫 (老公、老公仔、愛人、人哋個老竇(別人的爸爸,即孩子他爹))

哥哥 (哥哥、阿哥、哥、大佬 )

嫂子 (阿嫂、大嫂)

姐姐 (姐姐、家姐 )

姐夫 (姐夫)

弟弟 (弟弟細佬 )

弟婦 (弟婦)

妹妹 (妹妹、阿妹、細妹 )

妹夫 (妹夫)

兒子 (仔、阿仔、仔仔)

女兒 (女、阿女、女女)

侄兒 (侄、侄仔)

兒媳 (心抱、新婦)、家嫂(僅面稱))

女婿 (姑爺)

孫子 (孫)

曾孫 (曾孫、塞(這裡指找了個同音字))

二、粵語親屬稱謂的構詞特點

1,前綴“阿”、“家”較多

例如:阿爺、阿嫲、阿公、阿婆、阿叔、阿嬸、阿爸、阿媽、阿哥、阿嫂、阿妹、阿仔、阿女、家嬸、家公、家婆、家姐家、家嫂

2.後綴“仔”也多

(1) 表兒子或後綴帶“兒子”的稱呼語

例如:仔、仔仔(表暱稱)、侄仔

(2) 無論男女,稱呼父母輩的兄弟姐妹年齡中較小的,表親暱

例如:姑仔、姨仔、舅仔、舅父仔

三、粵語親屬稱謂中的音變

1.疊音詞的.變調

(1) 疊音詞的第一個字讀(2 1) 調值,第二個字讀(55) 調值

例如: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另外,“爸爸”、“媽媽”不變調,即“爸爸”兩個字都讀原來的(21) 調值,“媽媽”兩個字都讀原來的(55) 調值,用於現在一些父母對小孩子的自稱或小孩子對父母的稱呼,表示親暱。公(21) 公(55) 也可讀為公(55) 公(55) 婆(21) 婆(55) 也可讀為婆(21) 婆(21)、婆(21) 婆(35)

(2) 疊音詞的第一個字讀(2 1) 調值,第二個字讀(35) 調值

例如:婆婆、奶奶、弟弟、妹妹、仔仔、女女

“奶奶”第一個字讀(21) 調值,第二個字讀(35) 調值時,是普通話中表祖母的稱謂在粵語中的讀法。

“仔仔”、“女女”是父母對兒女的愛稱,如果“女女”兩個字都讀(55) 調值,則是父母對年幼的女兒更親暱的稱呼。

2.語流中的音變

粵語稱謂詞的語流音變主要為同化現象。例如,“心抱”是“新婦”的變音,“抱”、“婦”中古讀音相同。

“新”韻尾為[n] ,受後面音節雙唇輔音的影響,n韻尾都成m韻尾,於是變成“心”的讀音。

在“妗母”的“妗”中,“舅”被後面的“母”的雙唇輔音m同化讀音變為韻尾為m的”妗”。

四、從粵語親屬稱謂看民俗文化

粵語親屬稱謂語隨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一些帶有封建色彩的詞語被淘汰了,如舊稱丈夫的母親為“安人”(源於古代對官府夫人的稱號),現在“安人”只在古裝粵劇中應用。

另外,母親的舊稱也有“阿家”。 “家”,舊社會一夫多妻制中,大母親為一家之主,對小母親(庶母)稱“細姐”,而現代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制,這些稱謂就自然消失了。受香港粵語影響,近年來出現很多英譯粵語化的稱謂詞,例如“爹啲”源於英文中的daddy,“媽咪”源於mammy 。這些稱謂叫起來親暱熱情,帶有一些孩子氣。

從夫系稱謂和妻系稱謂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的男女平等觀念日漸深入民心。以前男性鄙視女性,丈夫稱妻子為“煮飯婆”、“黃面婆”,現在女性地位提高,很多都成為家中收入來源,有些還掌管各種日常支出,因此有些丈夫不得不“尊稱”妻子為“財政大臣”、“米飯班主”等,並且稱呼時還含有一些無奈的意味。

丈夫稱妻子的父母和妻子稱丈夫的父母,稱謂詞越來越傾向一致,多為普通的“阿爸”、“阿媽”,反映了男性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平等和夫妻關係的親密。

粵語中的稱謂語,反映了以廣州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珠三角作為中國的南大門,時刻接受著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社會變化中的新觀念,也反映在人們的稱謂與變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