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僑情——在“異鄉”的“家鄉”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紐約華埠小商家受嚴重影響。

房租、人力成本不減,客源卻大大減少;開門營業還要面臨感染病毒的風險,不少商家選擇暫時關門。

而有些華人小商業者,卻選擇堅持營業。

他們說,華埠是自己在“異鄉”的“家鄉”,希望自己能為這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們能做的不多,生意規模不大,帶來的溫暖卻不少。

別人歇業 他卻拼命往外跑

紐約新家家藥房負責人陳熠,在紐約華社經營藥房近十年了。

疫情暴發後,在民眾轉為視頻看診、許多藥房選擇歇業或不願意外送藥品的時候,陳熠卻聘來司機發展外送服務。

藥房營業期間。

除了每日配藥、送貨給200個家庭,陳熠還為弱勢的耆老家庭送廁紙、米糧等生活必需品,確保老年群體能在家中避疫,保障安全健康。

他希望能幫助耆老及家庭,不用冒著感染的風險外出。

“我們的客人近九成是耆老,他們本身抵抗力弱、行動不便,許多人是每天要打胰島素或服用數種藥物的慢性病患,也有部分人是在家隔離的新冠肺炎患者。”陳熠說。

外送的高風險讓店內配送人手頻頻短缺,外送司機常常做了兩天就辭職,陳熠及合夥人不得不親自頂替。

為了保護復工僱員,店內只要接到疑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單配送,陳熠都會親自攬下送貨業務。

陳熠說,醫生為保護病人隱私,開藥時不會告知藥房員工,患者是否為新冠肺炎病人。

“但我們根據止痛藥、退燒藥、抗生素、止咳藥、維他命C等劑量要求,就能稍微辨別患者情況;一旦接到疑似病例,送藥時就會更加註重防護及消毒,並通過無接觸式方式完成配送”。

陳熠表示,很多客戶都是他近十年的鄰居,在疫情嚴峻時堅持開店服務,用原價提供客人生活必須品,其實不在乎有沒有賺到錢,只希望能盡力來回饋社區。

華埠是我的家,我們要互相扶持

29歲的梁家浩和合夥人許啟榮、林立峰在紐約華埠經營理髮店。

作為新一代的華裔業者,他們想要為振興社區經濟發光發熱。

但疫情暴發,他們看著一些店鋪倒下,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的人回到華埠。

許啟榮在三階段重啟後幫顧客理髮。

“只要在華埠任何一家店消費45美元,就能在這裡免費理髮。”

梁家浩提出這個想法,合夥人們一拍即合。
幾位老人參加了免費理髮的活動後,留下和全價理髮價格同等的小費作為回報,他們表示“要力挺疫情下年輕人創業”。

來理髮的顧客還不斷鼓勵這些“不走尋常路”的年輕人,在疫情下創業,要克服困難,因為總有人願意支持和幫助他們。

當地時間5月18日,美國舊金山華埠一家店鋪重新開門營業。

梁家浩說,這就是老華埠的“人情味”,當你不求回報地幫助別人的時候,受惠者也會反饋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上班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牙醫林茉莉和李耀星從紐約大學牙醫學院畢業後,1992年11月,在紐約華埠開設了藍天牙科。

近30年執業生涯裡,兩人見證了很多從小在這裡看牙的小朋友長大成人。

林茉莉辦公抽屜裡更是放滿了為緩解兒童看牙中緊張和大哭的玩具,她在疫情期間也收到很多病患的信息。

“有的問我牙痛怎麼辦,問我怎麼處理,需不需要開藥,止痛藥怎麼吃,還有的問小孩子牙齒脫落或發炎怎麼辦,我幾乎每天都會通過電話回复他們,他們也都在問我們什麼時候才會開門。”林茉莉說。

牙醫林茉莉近30年接待過的看牙儿童數不勝數。

5月份,停工不到兩個月的藍天牙科終於重新營業,不少熟悉的老顧客又回來看牙了!

林茉莉和李耀星表示,他們開始接診,肯定會冒風險,但能回歸以往正常工作步調,大家都非常開心。

更重要的是,很多看牙多年的老顧客紛紛預約看診,看到熟悉的面孔、獲知大家都身體健康,感到十分欣慰。

復工後,原本就對診所清潔程度要求非常高的李耀星,要求所有員工進一步加強清潔,為診所添置了高性能顆粒空氣過濾器及口腔細菌吸引器,保證診所內空氣安全。

而上班後的員工也表示,平時在家會煩躁不安,反而回來上班接觸他人後,心態變得更好。

紐約市曼哈頓唐人街,一名“全副武裝”的女子正在過馬路。

其實除了他們,還有不少華人小商家都通過樸素的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些整夜亮著自己門店的燈,希望能為華埠增添一些活力;有些在座位上安裝設施,希望能幫助人們保持社交距離……

疫情下,華人小商家真的很難,但有了這些平凡的守護,又讓人充滿希望,相信華埠一定會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