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天地—— 幸福的婚姻中 妻更像是一對知己好友

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我們非常看重“平等合作”的理念,這是人與人之間能夠達成長久關係的重要根據。

所以從小到大,無論是跟家人之間相處,還是跟朋友、同事之間來往,我們都會把“合作”放在首位。

然而在婚姻問題上,這種“合作”才能“共贏”的相處模式,卻被很多人拋之腦後了。

雖說現在很多人呼籲“男女平等”,但大多數婚姻中,都會出現一方強勢、另一方弱勢的局面。

人們總認為在一個家庭裡,就應該有個“一家之主”,但其實這便是導致很多不幸婚姻的根源所在。

在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有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沒人甘心忍受地位低下的生活。夫妻之間必須互相平等,人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事實上,當夫妻二人度過了戀愛、初婚的甜蜜期之後,在更長期的婚姻生活中,兩人應該更像一對知己朋友般相處才能保障婚姻的幸福。

01:情投意合才能長久幸福

現在人們在說一對情侶很般配、感情很融洽時,通常會用到“情投意合”這個詞。

但其實這個詞本意並非是指情侶,而是指朋友之間的情義。

該詞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那為何現在我們卻喜歡將其用來說伴侶之間感情好呢?其實這本身就預示著幸福婚姻的關鍵:情投意合,才能長久幸福。

《自卑與超越》中說:“幸福最基本的含義,是讓你覺得自己價值非凡、獨一無二,配偶也離不開你,而且你各方面表現良好,是一個好朋友、好伴侶。”

由此可見,“情投意合”實質上就是說伴侶之間需要像知己好友一般相處。

如此,雙方都能夠真心付出,互相都保持這種態度,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婚姻不只是愛情,還會牽涉到孩子、親人等其他的感情元素,所以要是不能夠達成相互平等合作的狀態,那麼婚姻就注定不會幸福美滿。

所以,想要長久幸福,那麼就需要“情投意合”才行。

02:夫妻之間更需要強調合作

通常在我們提到“合作”的時候,我們首先想要的便是工作中的同事或者朋友。

可往往容易忽略更需要強調合作關係的人,那便是我們的伴侶。

夫妻之間雖說是一家人,但因為關係更親密,再加上成為一家人之前兩人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等因素,其實夫妻之間才是更需要強調合作的。

《自卑與超越》中提到:“像夫妻一樣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如果缺乏合作,對他人毫不關心,就會遭遇嚴重的問題。”

為什麼很多新婚夫婦從戀愛步入婚姻之後會不適應?甚至還會出現很多矛盾?

在書中其實已經說出了緣由:大多數人第一次面對夫妻關係時,還不習慣體諒另一個人的興趣、目標、要求、願望和志向。

簡而言之,多數夫妻還沒做好處理婚姻難題的準備。

而越是在這個時候,夫妻之間就越是需要合作精神,像工作中的同事、好友一般攜手合作來解決問題。

所以說,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婚姻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感到詫異,也不要將婚後兩人之間的矛盾太過於上綱上線。

像知己好友一般合作,兩人才能保障幸福穩定的婚姻長久維繫。

03:伴侶之間不必有共同愛好,但需要相互認同

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只有“三觀相合”的夫妻才能走得長久。

而到底什麼樣的狀態才算是三觀吻合呢?

很多人認為夫妻兩人之間能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那麼便能在三觀上達到更高的契合度。

然而現實卻是,興趣愛好相同的夫妻,反而很難在共同的愛好上達成一致。

這是因為人們在自己的愛好問題上,做不到假裝認同對方的“無知”。

這就好比我們在跟朋友之間相處時,總會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而爭執一樣。

試想一下,跟朋友相處時,我們更在意的是對方是否跟自己有共同愛好?還是更在意對方認同自己,而自己也認同對方的愛好呢?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到:“友誼是一種培養社會興趣的方法。在友誼中,我們可以學到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作者認為,友誼的訓練也是為結婚而做的準備。

所以在幸福的婚姻中,夫妻之間應該像一對好友一般,雖不必有共同的愛好,但卻會認同對方的興趣,甚至將此作為吸引自己的點。

結語感悟

聽過這樣的一段話,我認為是對“三觀相投”最貼切的說法:

“你喜歡吃西餐,我喜歡吃路邊攤,這不叫三觀不合。但如果你喜歡吃西餐,我說你裝;我喜歡吃路邊攤,你說我low,這才叫三觀不合。”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三觀相投”呢?便是我喜歡喝牛奶,但也會為你準備一杯豆漿。

夫妻之間在經營婚姻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而是需要兩人通過合作才能解決的。

《自卑與超越》說:“婚姻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依靠工作、興趣和合作才能解決。”

夫妻之間每個人對婚姻的態度,其實就映射出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幸福的婚姻,只能通過夫妻二人像知己好友一般攜手合作才能長久維繫。

而合作的前提,便是互相認同對方,兩人真正做到相互平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