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僑情—— 戶外就餐,能否拯救美國中餐館?

按照官方重啟規則,4階段重啟期間,大型購物中心保持關閉,餐廳、酒吧等場所仍然不得堂食,紐約市政府則相應擴大餐廳室外佔道經營的範圍。

這就意味著,餐廳可以在人行道、停車場等地開設露天就餐區。

資料圖:紐約皇后區一家韓國餐館外,幾名顧客在室外用餐區消費。

不少華人商家為此感到興奮。當地時間7月18日清晨,在紐約華埠,一些民眾自發打開路邊消防栓水閥沖洗街道,希望在餐館開門之前,用乾淨的環境迎接食客。

餐飲業是美國暴發疫情以來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當地時間7月中旬,紐約市市長白思豪稱州府批准將“餐廳開放計劃”延長到10月份,該計劃允許餐廳設立戶外用餐區。

華埠中餐館“武昌好味道”的老闆王曉東,申請加入這項計劃,並把三張桌子擺在了餐廳門口。他認為,把餐桌擺在外頭,至少能給自己打打廣告和聚攏人氣。

在露天區域就餐有獨特的樂趣。像大排檔一樣的就餐方式,不僅實現了客人外出就餐的願望,輕鬆的就餐氛圍也讓生意也變得紅火起來,一些客人連小費給的都比之前多。

資料圖:紐約貝爾大道上華人戶外餐廳。

紐約皇后區Nippon Cha店員喬安表示,與疫情暴發前相比,生意恢復了50%。戶外用餐的客人會多給5%的小費,從15%漲至20%。同時,政府為了支持餐館經營,減免了使用戶外場所每年需支付的一萬余美元費用。

不僅紐約,美國其他城市也採用戶外就餐模式。為了吸引遊客,各地華埠商家想出了不少花樣。

芝加哥華埠商家使用“共享街道”模式,利用開放的空間為顧客提供座位,順便擺攤賣賣商品。

馬薩諸塞州一家中餐廳老闆,利用籃球場、公園等公共區域擺放餐桌,規劃成戶外用餐區;

奧克蘭推廣實施彈性街道計劃,簡化程序,免去費用,讓華埠餐廳在人行道或停車道、停車場擺桌運營,彌補室內空間的不足……

但是,並不是所有餐館都喜歡這個模式。有人認為,戶外就餐這一經營模式沒有可行性,尤其是對中餐館來說。

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16日,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家餐廳的工作人員在佈置戶外就餐區。

天氣是首要的影響因素。一旦遇到雨天,生意就會十分慘淡。

華盛頓特區餐廳開放戶外用餐區及部分堂食區已經一個月,一位火鍋店老闆表示,戶外用餐區為餐館贏回疫情暴發前50%的客流量,但是要看天吃飯,若遇下雨和強風,戶外餐廳根本無法經營,只能回歸外賣。

不少商家佔用街道擺桌子,車來車往,對就餐環境和安全有很大影響。

在奧克蘭開燒臘店的店主John表示,戶外經營政策初衷很好,但餐桌擺在停車位,旁邊人開車經過,就會有尾氣排放。在這種環境下,沒人會想在這裡吃飯。假如再有人胡亂開車,衝撞到用餐顧客,那也十分危險。

資料圖:戶外用餐讓客人嘗試走出家門,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體驗用餐氛圍。

人為破壞對戶外就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紐約市府推廣的戶外用餐計劃實施不久,曼哈頓一家中餐館的戶外涼棚就遭人強行毀壞。為了繼續營業,老闆已經訂購了材料準備重建涼棚。但疫情期間供不應求,許多材料缺貨且漲價,交付時間無法確定。

對此,閻先生表示無奈。他很怕在此建起的涼棚會再次被破壞,每天只能打烊後收進店中,同時也在櫃中留下200美元找零的現金,以免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希望至少能讓嫌犯“有些收穫”而不至於惱羞成怒砸店。

除此以外,儘管各地政府提倡戶外就餐,但由於中西餐飲文化差異、手續繁瑣、開銷巨大等因素,部分中餐館從業者對此持觀望態度,他們認為,戶外就餐無助生意。

在舊金山日落區一家中餐店打工的項女士表示,戶外就餐對於中餐館來說實施較為困難,要依據餐館的地段、周圍環境、用餐人群及餐館經營類型而定,如小本經營的店鋪,用餐人群的消費水平普遍較低,而且開設戶外用餐,顧客體驗也並不理想。

疫情尚未徹底過去,戶外就餐也只是權宜之計。大家最希望的,還是生活盡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樣子。

正如華裔主廚Kevin Tien的話:“我希望為顧客提供100%的優質服務,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半開放、奇怪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