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民間俗語:“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究竟是啥道理?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是日常生活的主色調,它包羅萬物,既淺顯又深邃。想要讀懂它,不太容易。

幸好,化繁為簡是古人的絕活,古人曾說:“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以酒、色、財入墨,且看古人如何描繪人間景象,說透人情冷暖。

一、酒不顧人

“顧”可以理解為看顧、顧及,那麼這句話的意思便是,酒不會顧及人的感受,喝多喝少都是自己的事。

自古以來,人們便知喝酒容易誤事,甚至釀出禍端,比如三國名將張飛總喜歡酒後鞭打下屬,結果死在了屬下人的手上。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很多人爭先恐後的飲酒呢?

飲酒,門道很多,淵源頗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飲酒形成了其獨有的文化。自三千年前黃酒開始量產,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各種名酒橫空出世。

在隨後的歷史文明進程中,酒滲透到了中國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烹飪、養生保健等各個方面。

當然,最多見的還是在酒桌上的斛光交錯。老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古代的酒度數很低,酒量好的人可以千杯不倒,但這並不意味著飲酒過量對身體沒有壞處。

身處在酒桌上的豪客們,自然不會在意此等“小節”,在他們看來,暢快飲酒是人生樂事,如果不把酒杯斟滿便說明二者交情不深,無論在職場上面對領導,還是在家中面對朋友都是十分忌諱的。

現在不比古代,此時的酒度數很高,飲酒過度真的會引發身體健康問題。每年因為飲酒而送命的酒鬼不知凡幾,所以說,如果沒有李白的一生落魄、杜甫的半生潦倒、劉伶的愁緒萬千,還是小酌幾杯,更加怡情。

二、色不顧身

我們都知道“色字頭上一把刀”,那你可知此刀落何處?具體表現如何?會產生怎樣惡劣的影響?

據科學研究表明,若是一個人成天沉溺在邪淫中,會極其容易消耗掉身體內的精華,使得心火過重,消耗腎水。

具體的表現便是眼神游移不定,沒有定力,記憶力與思維能力下降,做事情丟三落四,神氣不飽滿便麵如枯槁,心情浮躁。

因為腦子混亂的緣故,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對於一個人的家庭、事業、身體會出現非常惡劣的影響。

其中歷史上比較著名且有趣的,便是太平天國運動,在洪秀全領導起義運動之初,洪秀全一直將“邪淫”作為社會病態來批判。

結果當他終於成為一方霸主之後,據後續調查顯示,洪秀全擁有后妃88人,要知道當時咸豐皇帝才20多個后妃。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88個女人既是辦事員又是“服務員”,要為洪秀全提供個人服務,還要有自己隸屬的工作,最後的結果便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沉溺於此不可自拔,洪秀全本人身體也是每況愈下。在洪秀全人生的最後階段,不知其是否還記得,自己曾經提出的口號:“人人皆兄弟姐妹”。

三、財不顧親

古今中外,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抗拒財富的到來。 2001年,中國武漢大學與馬來西亞大學站在了辯論台上,辯題是:金錢是否是萬惡之源?討論得非常深入,其中就有一點提到金錢會讓人的感情淡薄,增加與親人之間的隔閡,利益的糾紛甚至會讓家人走向對立面。

古人留下“財不顧親”的說法,當然不是讓我們遠離錢財,畢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連君子都可以愛財,我們普通人又為何不可?主要在於如果出現和親人朋友之間的利益糾紛,該如何去面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位與你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向你借了一筆錢財,時光悠悠,多年過去之後,這位親人仍然沒有歸還的跡象。

催,肯定是要催一催的,但若對方以親人的名義請求暫緩一些時日,但是你知道這個“時日”遙遙無期,那麼你會與對方翻臉嗎?

如果說前面兩點“酒不顧人、色不顧身”,還可以通過嚴於律己,將其變成可解的命題,那麼第三點“財不顧人”中出現的某些情景,卻真的讓人難以解答,這或許就是老祖宗所描繪的世態炎涼吧。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維尼說過這樣一句話:“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不管是“酒不顧人”,還是“色不顧身”,又或者是“財不顧親”,與其受他人、他物擺佈,不如自己決定一切,不能喝的

堅決說不,不該想的東西堅決不想。

至於最後的錢財往來,畢竟是親人,筆者認為能幫則幫,若對方實在品行惡劣,哪怕有血緣關係,也要堅定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