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中國科學家發現2.44億年前“小巧漏臥魚”

7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徐光輝研究員通過對雲南羅平生物群的最新研究,在滇東(曲靖市羅平縣和紅河州瀘西縣)發現迄今最古老的、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的一種清道夫型新鰭魚類化石,命名為“小巧漏臥魚”。

圖為小巧漏臥魚較完整標本。

以小巧漏臥魚和其他相關的新鰭魚類為研究對象,在過去10年的分支系統學研究基礎上,徐光輝建立了輻鰭魚亞綱的一個新目——漏臥魚目,小巧漏臥魚是漏臥魚目最古老的屬種,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清道夫型基幹新鰭魚類。這一古生物演化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牛津大學出版的著名動物學期刊《林奈動物學報》上發表。

徐光輝研究員通過網絡接受記者採訪介紹說,三疊紀是新鰭魚類輻射演化的重要時期,已出現適應不同生態類型的新鰭魚類:有牙齒粗壯而鋒利的頂端捕食者,有半球形齒的食甲型魚類,也有牙齒細小或無齒的食浮游生物魚類。

不過,最新發現的小巧漏臥魚和這些捕食者都不一樣,它是一種食腐性的清道夫型魚類,其頭骨形態十分特別,顱頂骨骼幾乎癒合成一整塊,前鰓蓋骨下部前傾,上頜較短、後端膨大,下頜纖細,口緣前半部分具有異乎尋常的長而尖的牙齒。小巧漏臥魚標準體長僅3厘米左右,雖小巧而很不起眼,卻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一環,因為它可以比微生物更快速分解其他動物(如大型海生爬行動物)的遺骸,堪稱海底“清潔工”,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