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海外粵籍華人社團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在世界華僑華人中,粵籍華僑華人人數最多。遍布世界的粵籍華僑華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組織了數量眾多、宗旨不同的社團。通過社團這個平台,粵籍僑胞得到互相關照,精神得到慰藉,權益得到維護;借助這個平台,粵僑與其他省籍僑胞互相支持,配合行動,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立足這個平台,粵僑與當地族群友好交往,融入當地社會,發展多元文化。不同類型不同宗旨的社團使粵籍僑胞在自願的原則上追求和實現共同的意願,雖然它們之間因為旨趣不同有聯合也有對立,但它們就像細胞一樣在海外建構了粵籍華僑華人社會。社團,不但使海外粵籍華僑華人實現了組織化,而且使粵籍華僑華人在社團組織這個平台上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海外粵籍華人社團的特點

01、地區發展不平衡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不同,五大洲粵籍華人社團的發展狀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從相對的角度簡單概括不同地區粵籍社團的發展狀況,則東南亞地區還是傳統社團占主導地位,傳統社團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實力上都大大超過新成立的社團。未來,東南亞粵籍華人社團數量將處於穩定的狀態。在北美地區,如果是在唐人街,傳統社團依然占主導地位,在非唐人街地方,新移民社團有一定的影響力。由於新移民源源不斷地進入,北美地區的粵籍社團會有所增加。北美地區的粵籍社團,新與老、中與西的碰撞最為明顯。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現象。拉丁美洲是新移民群體在新老社團中發揮作用,新移民除了在傳統社團中擔任重要或主要職務之外,還成立新的社團,活躍在當地僑社,如秘魯通惠總局和智利中華會館的主席和領導層基本上是新移民。老移民由於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較深,他們在華人社團組織方面起的作用不是很大。歐洲的粵籍社團則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移民以及七十年代的印支移民在支撐,新移民人數較少,力量還是較弱,在英國成立了一些新社團。大洋洲老僑團的影響力有所下降,而新移民社團活力十足,後勁十足。非洲的粵籍老社團多數不是很活躍,新移民社團由於人口流動性大,數量不多,活力也起伏較大。簡言之,目前海外粵籍僑團的分佈態勢,與過去相比尚未發生根本的變化。

02、新老社團各有千秋

海外粵籍華人社團新老社團都有自己的優勢,都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那些能夠開展正常活動的老社團憑藉其深厚的人脈關係與社會地位、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群眾基礎,在當地華社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數國家,在當地華社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社團是傳統社團。在泰國,潮州會館以其宏大的會所、雄厚的資金、充沛的人力、尊崇的社會地位在當地僑社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影響力,泰國潮州會館的地位即使在世界華人社團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在美國和加拿大,傳統社團始終是華社的核心力量。從總體上看,海外粵籍華人社團還是東南亞、北美的粵籍傳統華人社團力量最強。這些地區的傳統粵籍僑團雖然有的在發展中衰落下去,但有的在繼續發展。一個社團要在社會上獲得好聲譽,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運作正常的老僑團經過長時期的努力,一般在當地都建立起了良好的聲望。

▲秘魯通惠總局

社團的數量和類別與華人人數多少和文化層次有密切的關係。美洲、大洋洲由於新移民和專業人才較多,因此新成立的社團也較多。在澳新、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的部分國家,新移民社團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社會地位。新移民社團的作用與當地新移民人數多少是成正比的。但是,新移民社團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空”和“小”等,即社團的名稱很大但人員很少,社團的名稱很強但實力很弱。新移民社團有由底層勞工建立的社團,也有由專業技術人員建立的社團,差別很大,並不是新移民成立的社團必然就“高大上”。同時,許多新移民設立的社團無固定會所、無固定經費來源、無固定會員,他們即使豪情萬丈企圖有所作為也是有心無力。當然,也有新社團非常活躍和有號召力與執行力。許多論述把老僑團說成沒有生機,把新社團說成朝氣蓬勃,認為新社團制度完善,充滿活力,深受主流社會的接納和肯定。這是一廂情願的說法,不是客觀的表述。

03、類型不同但初心不變

近三十年來,海外粵籍華人社團的數量明顯增加。新增加的粵籍華人社團主要分為地緣性、業緣性和綜合性的社團,宗親會館較少。印尼是新增社團最多的國家,這當然有其特殊性,其中廣府、潮州、客家三大方言群的社團增加很快,僅廣肇會館就增加了幾十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新社團也增加不少。但是,無論粵籍華人社團在歷史中如何演變,無論粵籍華人社團分為多少種類型,粵籍華人社團為僑服務的初心始終不變,始終將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維護權益、傳承文化作為基本的使命。

不過,新老社團還是有一些不同。粵籍華人社團以前的主要任務是聯誼、祭祀、維權、慈善、文化教育等,現在的社團章程規定的任務也變化不大,但不同類型的社團任務有所增減。首先,從中國大陸出去的新移民建立的社團和專業技術協會一般少了祭祀這項內容,他們的會所沒有佛堂也沒有另建廟宇,沒有義山。而對於傳統社團,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是要用心去做的工作。例外的是,從印度支那再移民到歐美、澳新的華人,他們一般都會建立寺廟或者佛堂,並將祭祀作為重要的工作。其次,海外粵籍華人社團大部分沒有能力撐起華文教育,獨立開辦華文學校。開辦華文學校只有少數有實力的社團能做到,更多的社團組織是以頒發獎教獎學金的方式支持華文教育。但不管是老社團還是新社團,對於支持和發展華文教育的態度是一致的、積極的。第三,以前社團調節會員糾紛、協調涉外衝突的功能現在基本沒有了,也不需要了。因此,聯誼、維權、慈善是大多數社團的日常工作。對於一般社團來說,聯誼、接待訪客、組織旅遊差不多是社團的基本任務。雖然社團章程都表示“共謀發展”,但實際上都達不到這個鼓舞人心的目標。

04、社團與社區共生共榮

隨著華人聚居區的建立,華人社團逐步建立起來,或者說隨著社團的建立,華人聚居區慢慢發展起來。在早期,華人社團不會孤零零立於華人聚居區之外,現在則可以在某個沒有華人的大樓裡買或者租一間房子作為社團辦事場所。所以,老僑團一般位於唐人街,與華人社區共生共榮,新僑團則以設於唐人街以外地方較多。對於族群社團來說,與自己族群在一起對開展社團活動是非常有利的。唐人街是華人聚居區,過去的特點是就業與居住一體,現在向著觀光化和多元化文化櫥窗方向發展,故在唐人街開店做生意的不少是其他本地人。海外唐人街以北美、歐洲、澳新的唐人街為典型,在唐人街內,商舖林立、會館林立。雖然現在許多華人居民撤出唐人街,平時少有人到會館,但會館沒有撤出,會館利用唐人街的商業優勢,將部分面積出租,用租金補充會館運營經費,讓會館在艱難的情況下繼續延續下來。在重大節假日和華團開展重大活動時,僑團與唐人街依存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每年春節唐人街的大遊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05、融入當地社會,構建和諧社會

社團是融入當地社會的重要平台。粵籍華人社團在開展活動時十分注意與當地政府和社會團體的溝通,邀請當地社會名人一起出席活動。但凡社團舉行就職典禮、慶祝會慶等活動,多數會邀請相關地方官員出席主禮。華人社團在舉行聯誼大會等活動時,更是會邀請所在國國家領導人參加大會和發表演講。如巴西廣東商會甚至將揭牌儀式直接放在聖保羅州議會舉行。與當地政府高層保持接觸和交流,是粵籍華人社團非常重視的工作。

▲新西蘭東增會館

社會責任是社團融入當地社會的重要表現。慈善事業是華人社團主要的活動內容,大多數社團都設有福利部門,專門從事慈善事業。大的華人社團慈善部門通常都是面向全社會,不只是限於華人族群。每當所在國遇到天災人禍,華人社團都會行動起來,籌集資金物資予以救援。東南亞一些粵籍華人社團還專門設有醫療救護隊、救火隊等為當地社會服務。印尼的粵籍社團連續多年舉辦義務獻血活動,貢獻華人的愛心。泰國的華僑報德善堂更是泰國非常重要的慈善機構。通過慈善活動,粵籍華人社團拉近了與當地社會的距離,加深了與民眾的心靈溝通,促進了華社融入當地社會的進程。

建設多元文化是華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在歐美國家,舉辦大型民俗文藝遊行是華人社團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海外許多著名的唐人街,如英國倫敦,每年的春節巡遊都會邀請英國政府官員參加。海外粵籍華人社團一直都注意處理好與當地民族的關係,以建立一個內外都和諧的社會環境。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新山,中國農曆新年的柔佛古廟大巡遊已經成為當地的“嘉年華”,參加人數多達幾十萬人,連蘇丹都親臨現場。當前,凡是發展得好的社團通常在融入當地社會、為當地民眾服務方面都做得很好。

06、華人參政的重要後盾

海外華人的參政離不開民眾的支持。近些年來,在北美、澳新和西歐地區,粵籍華人參政有所增加。在美國現有的民选和委任的華裔議員、官員中,粵籍華人佔了大多數。美國華人州長吳仙標坦言,“大多數華裔競選者的經費,都是從華裔社會裡捐來的”。粵籍華人參政人士在參政活動中得到粵籍華人社團的支持,粵籍華人社團除了發動選民投票支持外,還幫忙為參政人士籌款,華人社團已經成為華人參政的重要支持力量。華人政治人物也與華人社團形成密切的互動關係,經常參加華團活動,為華團站台,而華團在關鍵時刻則出手相助,成為華人參政的重要後盾。

07、社團活動國際化

粵籍華人社團的國際化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不斷擴大,主要有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世界中山同鄉懇親大會、世界順德聯誼總會、世界會寧聯誼大會、世界河婆同鄉聯誼大會、國際深圳社團大會、世界東莞社團大會、世界惠州同鄉懇親大會、世界台山寧陽會館同鄉會聯誼大會、世界赤溪聯誼會、世界海晏都同鄉聯誼懇親大會、世界豐順同鄉聯誼大會、世界大埔同鄉聯誼大會、世界鶴山鄉親聯誼大會、世界南海聯誼總會懇親大會等,這些懇親大會、聯誼大會輪流在世界各地舉行。近十年來,粵籍華人社團的國際化向更多的地域拓展,以在中國舉辦懇親大會為例,不再限於在祖籍地舉行,像北京、開封、武漢等都舉辦過粵籍華人社團的懇親大會。同時,對國際化的步伐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注意調整召開會議的節奏,有的由每兩年召開一次改為三年一次。廣東一些財力比較雄厚的僑鄉,如深圳、東莞、順德、中山、惠州等地方政府對推動海外社團的國際化發揮了作用,地方政府部門深度介入海外華人社團的國際化活動,例如協助籌辦世界懇親大會等,但對社團日常活動則不過問。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海外粵籍華人社會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為華人社團的國際化提供了新動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開展,華人社團的國際化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所產生的國際影響力將更加重要。粵籍華人社團組織的各種論壇紛紛登場,議題更加聚焦實際問題,會議更加註重內在的實效,粵籍華人社團的國際化水平因此不斷提高。

▲加拿大溫哥華禺山總公所

08、與廣東互動密切

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人社團與廣東僑鄉的互動十分密切,其程度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 “請進來、走出去”是這種關係的生動寫照。江門地區各級僑聯組織從1979年至2000年接待來訪華僑華人港澳同胞768097次,組團出訪148個國家和地區、3532人次。華人社團與僑鄉密切互動關係的形成,一方面是華人社團主動加強與僑鄉聯繫,包括組團回國訪問、捐資捐物、支援僑鄉建設。在國際上為中國出聲,配合中國的大事如反獨促統活動等,在海外開展宣傳活動。另一方面,廣東僑鄉主動加強與華人社團的聯繫。當海外社團舉行慶典時,有條件的僑鄉政府會派出代表團前往慶賀,或者採取更加積極的支持。例如,2017年2月巴拿馬花縣(花都)同鄉會成立100週年大慶時,作為祖籍地政府——花都區人民政府、海外聯誼會、統戰部、宣傳部、僑辦、僑聯、政協經濟港澳僑外事辦都作為慶典的協辦單位。不是發發賀信、派派代表到場那麼簡單了。在中外交流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粵籍華人傳統社團承擔著繁重的接待來訪中國代表團的責任。如秘魯利馬通惠總局,從2016年至2017年間,接待來自中國的各種代表團25次,從中央到省、地市級的都有,有政府代表團、經濟代表團、文化代表團、教育代表團等。一些僑鄉政府對海外社團的設立予以有力的支持。如2014年馬達加斯加塔馬塔夫順德商會成立時,順德區政府、樂從鎮政府各贊助了10萬元。僑力為國,國力為僑,相輔相成。

粵籍華人社團的發展趨勢

01、社團總量相對穩定

社團的新老代謝是必然的趨勢,一些老社團因為沒有會員而日漸萎縮,逐步走進歷史,一些新的社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不斷成立起來。新移民人數的增加,中國對外經濟輻射力的增強,會導致海外華人產生創辦新社團的衝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廣東新移民也會增加,這是產生新社團的基礎。但新移民不會出現井噴式增長,新的社團增加不會太快太多。與此同時,有的老社團和新社團會消失,因此,粵籍華人社團總量上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新社團一是指新增加的社團,二是指新型的社團。從目前情況來看,同鄉會之類的地緣社團以及商會、協會、聯合會之類的社團組織還是新社團的主要組織形式。由於各地僑情不同,有的地方會以同鄉會組織形式多些,有的地方以商會、協會、聯合會組織形式多些。如阿聯酋廣東商會、捷克廣東商會、英中商旅文化交流協會、奧地利兩廣同鄉會等。

02、立足同僑,面向全社會

粵籍華人社團不論是什麼類型,都立足於“粵籍”這個概念,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粵籍華人社團。有些粵籍華僑華人組建或者參加不是以粵籍為定義的社團,自然被排除在“粵籍”之外。海外廣東新移民的精英人士所組建的專業團體因為不是限定“粵籍”的,便不被納入“粵籍社團”的範圍。粵籍華人社團之所以姓“粵”,當然其社團會員是“粵人”。可是,如果將所有活動和服務對象狹隘地只是限於粵人的範圍,也已不符合歷史的潮流。如今,粵籍華人社團一方面立足服務同僑,一方面面向全社會,打開大門,服務大眾,包括非華人的社群,不會完全將社團活動限制於“粵人同僑”的範圍。這種立足同僑、面向社會的趨勢會繼續發展下去。

03、重視傳承中華文化

社團歷來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幾十年來,粵籍華人社團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面一是堅持開展重大中國傳統節日的聯誼和祭祀活動,舉行春節民俗遊行、清明節掃墓活動等;二是堅持開展華文教育活動;三是組織尋根團、夏令營回廣東僑鄉,培養下一代對祖籍地文化的認同。在開展重大中國傳統節日的聯誼和祭祀活動方面,絕大多數粵籍社團都能做到長期堅持,即使平時不活動的社團,到了這個時候也出來舉行活動。有的社團則體現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如秘魯中山隆鎮隆善社,每年11月1日的秘魯清明節便組織僑胞去墳場為先輩掃墓,傳統的祭祖活動則放到清明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通常分為上午到教堂彌撒,下午在會所焚香祭拜,中西結合。年初的春茗、清明節的義山祭祀是粵籍社團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動內容,體現了嶺南文化在海外的傳承。在倫敦、舊金山、紐約、溫哥華、悉尼、墨爾本等地的唐人街,新年期間舉行的中國民俗巡遊成為當地一件盛事,當地的粵籍社團在此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加拿大溫哥華,自1979年以來,每年農曆新年中華會館聯合中華文化中心、華埠商會、中僑互助會、洪門機構和鐵城崇義總會及近百個僑團參與的春節慶會,搞文藝演出、大遊行、千人宴等,溫哥華市市長每年都宣布春節前後的一個星期為“中國農曆新年周”,到2017年已經舉辦了44屆。一些社團自己組織了粵劇社、潮樂團、客家山歌團,傳承家鄉文化。一些社團在召開懇親大會時,順便舉辦地方特色文化和美食節,等等。在華文教育方面,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海外華文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海外粵籍華人社團十分重視華文教育,因地制宜開展活動:有的直接開辦華文學校,有的通過設立獎教獎學金支持華文教育,頒發獎教獎學金成為社團每年的重大活動內容。至於組織尋根團,組織華裔青年夏令營是各地​​有代表性社團的工作。在歷史長河中,有的粵籍華人社團由於本身不能堅守中華傳統文化而變成“一般社團”,粵籍華人社團認識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既是華社的需要也是社團本身的需要,因此自覺地將傳承中華文化當作社團的中心任務。

▲澳大利亞墨爾本四邑會館

04、協作與聯合成為重要取向

海外粵籍華人社團的組織形式,從縱向上看包括了從基層到高層的塔形架構:有地方的“同鄉會”,有省州一級同鄉“聯合會”,有全國的“聯合總會”,似乎是一個嚴密完善的組織架構,實際上,上下級之間是鬆散的聯盟關係。從橫向看,包括多種類型的社團,如社會、經濟、教育、體育、文藝、慈善、宗教等,互相之間的服務對象和工作目標差別蠻大。雖然到處有聯合會、總會之類的社團,但它們往往只是名稱上的“總會”,並非真實的“總會”。粵籍華人社團一方面是總量增長,一方面是個體實力減弱,現實的需要推動粵籍華人社團尋求更大範圍的協作,聯合開展活動,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會館下屬的社團有中華文化中心、中僑互助會、華埠商會及親緣、地緣、教育、藝術、武術等近80多個社團,但在發起大型活動時,如慶祝國慶、慶祝港澳回歸、迎接政要訪問等大型活動時,都有上百個社團參與。對於許多社團來說,人數不多、年齡老化、經費缺乏、人才短缺等問題導致他們難有多大作為,只有走協作聯合之路才有可能做好事情。而時不時發生詆毀華人形象、侵犯華人權益的言論行為和政策,促使華人社團聯合起來共同進行抗爭,因此,協作、聯合將繼續是粵籍華人社團的重要取向。

05、發揮紐帶橋樑作用,與中國的關係穩定密切

粵籍華人社團是中外合作交流的紐帶和橋樑。改革開放初期,粵籍華人社團衝破時代藩籬,建立和發展與祖籍國的關係,為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粵籍華人社團成為加強中國與世界友好關係的堅韌紐帶,經受了國際上各種風波的考驗。粵籍華人社團作為促進中外交流的橋樑,在海外和在中國舉辦規模宏大的懇親大會、聯誼大會,參加者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胞之外,還有所在國的國家領導人和社會賢達,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影響。懇親大會、聯誼大會超出粵籍同胞懇親聯誼的意義。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粵籍華人社團與中國的關係會進一步深化,尤其在經貿關係、文化交流方面更是如此。以泰國中華總商會為例,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之間,到訪泰國中華總商會的中國代表團有58團,平均每月3個代表團。在這些中國代表團中,來自廣東的佔三分之一。廣東的代表團有政府代表團,有經貿代表團、文化代表團和聯誼會等。而世界各地的粵籍華人社團來廣東訪問的就更多,有的社團甚至在廣東設立代表處,以建立更加穩定和密切的關係。粵籍華人社團以新的方式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尤其當前中國推行科技創新、雙一流計劃,海外粵籍華人高科技類的協會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即使是傳統社團,他們也已從捐贈支援僑鄉發展的模式走出來,例如,成立於光緒十六年(1880)的澳洲要明鴻福堂同鄉會,自2006年以來,多次贊助在廣東僑鄉開展“光明之行”眼科義診活動,造福僑鄉人民。在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海外粵籍社區與中國、與廣東的關係會穩定而密切。